用“智高点”抢占产业制高点 邢台借智院士提升创新能力

07.07.2014  11:29
本报讯(记者张永利 通讯员杜烁)以“智慧”帮助企业攀登“智高点”,以“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近年来,邢台市“借脑引智”实施创新驱动,先后建成邢台市院士工作站和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吸引了22名院士及其率领的创新团队近百人,在科研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咨询论证等领域给予指导,为邢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才智支撑。

院士工作站使企业拥有了“不走的专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在耐火材料行业中,瀛都公司所产每立方厘米重0.5克的隔热耐火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放眼世界,比之更先进的超轻质隔热耐火砖已成为新的研发方向。他们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荣土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针状纤维技术”,使耐材产品具备了低体密、高强度、低导热、耐高温等特性。产品经欧洲权威机构检测,各项理化指标均处世界领先水平,与普通轻质耐材相比可节约热能45%,填补了世界空白。在院士工作站的带动下,许多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河北同成公司每年科研资金都占营业额5%以上,自2003年建厂累计投入已超过5000万元。

先进技术与资本“联姻”,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中钢邢机与李正邦院士合作开展《直接合金化冶炼轧辊用钢研究》,成功采用氧化物在冶炼过程中加入和直接还原技术,实现了直接还原钢水的控氧、控铝技术及提高合金的综合收得率。截至2013年底,钼元素综合回收率达到97.8%,为企业产生直接效益1000余万元。河北博路天宝公司多年致力于油田勘探设备的研发制造,当他们得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与加拿大专家彼得-凯瑞共同研制出系列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攻克了这一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并获得50多项世界专利后,积极联系,并与彭苏萍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临城筹建了“彭苏萍院士工作站”和生产线,双方合作研发出填补油田勘探界空白的设备——多波地震仪及GET微地震监测系统和多通道管线探测地质雷达,大庆油田、华北油田等在第一时间投来订单。“尖端产品带来高附加值。现在1亿元产值利润超过此前10亿元产值的利润。”公司总经理路斌打算逐步缩减公司在外地的生产规模,淘汰产值4亿元的低端配件生产线,集中精力搞尖端技术与研发。

仅2013年,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就与院士开展项目合作18项,获得专利26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800万元。”邢台市科技局局长赵占平说,良好的合作使院士工作站引发了“雪球效应”。今年,邢台市将积极培育河北博路天宝、河北旺族集团、河北雷肯农机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同时,将与更多的院士、博士等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