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新机制推动“五气”共治 2015年市区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2.1%

22.01.2016  10:21

 ◆李桂生 高梅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美丽嘉兴”建设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餐厨油烟和建筑扬尘等“五气共治”工作。

  2015年,嘉兴市把建立“五气共治”机制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的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建立健全政府带动、部门联动、市场驱动、全员互动的“五气共治”机制格局,合力绘就“嘉兴蓝天”。2015年1~12月,嘉兴市区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2.1%,同比下降7.0%;全市各县(市)均实现PM2.5浓度年度下降目标,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同时,通过“五气共治”机制的全面运作,成功保障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

  政府带动,部门联动,协同推进

  据介绍,嘉兴市政府把推进“五气共治”作为回应民生诉求的重点工作,搭建“1+1+3”组织架构,即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17人组建治气办,成立综合处、督查处、宣传处3个工作组织。制定《2015年嘉兴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并将黄标车淘汰、小锅炉淘汰等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编制《嘉兴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嘉兴市政府还制定考核办法,将“五气共治”工作列入2015年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了考核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计分方法,并与各县(市、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同时,健全完善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通报、具体问题磋商和考核督查等4项工作制度,保障了工作的有序推进。

  同时,嘉兴市政府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大气治理4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了37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了33项重点任务,强化市县统筹、部门联动,协同推进“五气共治”。

  一是源头截污。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产业准入,加强节能评估和审查,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全面禁止新建高污染燃料锅炉,不再审批2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等。

  二是重典治污。突出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黄标车区域限行;突出工业废气治理,对所有化工企业、60%的涂装企业和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整治,完成78家企业有机废气VOCs治理。关停两家热电企业,对12家热电企业实施脱硫脱硝改造等。

  三是协同控污。加强部门联动,发改、环保等部门合力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公安、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合力打出了“五气共治”重拳。同时,建立大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出台《嘉兴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建立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目前共建成1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已建成 5个大气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

  市场驱动,助力推进“五气共治”

  嘉兴市政府紧紧依托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有利时机,开展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并以此作为企业准入、能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依据,创新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减排电价,有效推进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利用。如海宁市已关停企业8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13.23万吨,减少COD排放181.4吨。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对有机废气污染治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退出等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如制定《嘉兴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和集中供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明确奖补标准,市本级补助每蒸吨两万元,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出台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在抓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加快秸秆发电、生物燃料生产企业等项目建设,指导开展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多元化利用。

  全员互动,合力推进“五气共治”

  嘉兴全市各级人大、政协高度重视“五气共治”工作,通过专题调研、集中审议等方式,加强监督,促进“五气共治”深入推进。市人大2015年共开展近10次调研督查等工作;市政协把环境保护作为督查督办和协商推进的重点,特别是对市政府落实“大气十条”工作进行定期听取汇报、组织视察等活动。

  同时,创新宣传手段,搭建移动“环保实验室”,采取现场实验、现场解读、现场宣传“三个现场”的方式,把秸秆焚烧、烧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和室内抽烟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进行现场实验,形象直观地向市民宣传“五气共治”知识。

  此外,嘉兴还建立市民环保检查团,设立环保特约监察员和环保特约监督员,加大对违法排放废气等行为的监督力度。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等制度,引导市民通过12369投诉电话、市长电话等平台举报环保违法行为。加强信息公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环境状况公报等载体,及时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等信息,2015年公布了包括违法排放尾气等行为在内的环保“黑名单”3期,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