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抢食“开学蛋糕” 风控机制仍存漏洞

07.09.2015  10:09

    石家庄日报记者 张 缘

    开学季又来了。面对心仪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大件”商品,不少大学生早已学会“超前消费”。不必担心囊中羞涩,只需登录某个分期付款网站,填写自己的学生信息,通过审核之后很快就能轻松实现大额消费。

    大学生分期付款,曾是银行信用卡业务主攻的市场之一。然而,随着银监会2009年叫停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这一市场被电商及各消费金融公司捡了起来,成为各方争夺的新热点。面对大学生群体广阔的市场需求,分期付款平台呈雨后春笋之势增长,平台间的市场竞争也在进一步加速。

    学生消费会是互联网金融的新蓝海吗?业内人士对此认为,虽然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期市场潜力巨大,然而获取征信数据困难、大学生消费习惯等问题仍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网贷造就更多“剁手族

    小陈是一名大二学生,眼看就要开学,他打算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考虑到自己手中积蓄并不多,又不愿意向父母要钱,他将目光转向了互联网分期购物平台。

    “这个网站可以先消费后付款。我买了一部4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分24个月支付的话,每个月只要200多元就能立刻使用上电脑,这种购买方式确实不错。”小陈告诉记者,不仅购物可以分期付款,现在的网络贷款平台多种多样,甚至考驾照、去旅游也可以分期。

    有着和小陈一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对于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零首付、免担保的低门槛消费信贷让他们可以想买就买,这也造就了不少习惯于“超前消费”的“剁手族”。

    这一广阔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曾经是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必争地盘,不过,2009年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并规定为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通知出台后,多家银行开始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这也为互联网金融进入这一市场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