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年)

06.09.2015  16:26

国科火字[2015]50号

为紧抓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经济跨界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对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与各行业跨界合作和产业化创新,不断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实施本示范工程。

一、中关村开展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快速向装备制造、建筑家居、交通物流、商业金融、生物健康、节能环保、食品农业、消费电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广泛渗透,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各行各业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加速促进各行业信息网络化、数据智能化、平台生态化发展。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热潮,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企业、其他行业企业围绕跨界融合的新需求争夺产业创新的前沿,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业态和互联网经济新增长点,正在改变全产业发展形态和全球竞争格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动力转向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战场,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对提升生产力水平和要素规模比较优势的重要战略意义,紧抓我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机遇,不断依靠市场机制和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营造更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着力推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中关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互联网、大数据企业率先服务和改变传统行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创造新需求、新就业和新价值,催生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增长点,已成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中关村作为我国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和推广了一系列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创新上发挥了对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示范作用。中关村在国家高新区中率先开展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产业创新示范,将为全国高新区新一轮发展起到显著带动作用,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样板和新的动力。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服务的先发优势和创新引擎作用,以实施十大“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为重点,以开展六大跨行业跨区域创新行动为抓手,围绕信息技术与各领域融合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跨界创新服务体系,做强互联网跨界经济,带动全国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发挥创新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高端发展。以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牵引,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作用,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推动制造业服务化、高端化和服务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需求牵引,互利共赢。坚持市场需求拉动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开展行业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产业化创新,搭建跨行业跨区域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和各产业、线上和线下、民营和国有企业对接合作,探索跨区域、优势互补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改革突破,资源整合。坚持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红利和内需潜力,努力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扩大不同领域、不同区域间企业交流合作,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构建产业重组和资源配置新格局。

——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以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为契机,支持中关村持续开展有利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好中关村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关村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新兴“高精尖”产业的发源地和离岸高端互联网服务的输出地。中关村企业在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建设、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环保、智慧医疗健康、智慧农业、智慧生活、互联网文化教育等新兴产业领域与全球同步,引领全国发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带动其他高新区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完成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不断发现和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实施十大中关村“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

支持中关村企业围绕各行业产品、生产线、供应链及商业模式等环节,开展跨界融合创新,加快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环保业、医疗健康业、教育文化业、生活服务业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

(一)智能制造创新工程

1.主要任务

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协作、营销服务等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实现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模式,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资源共享、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推动传统工业基础设施向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促进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2.实施路径

——支持发展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为支撑,促进数控机床、数字控制、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制造过程的柔性化和智能化。

——推动高端传感器及芯片、传感网、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以及远程数字工厂建设和应用,支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产品安全等环节实时在线服务,推动作业人员管理、厂区物流和文件档案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