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扶贫,河北怎样+

18.11.2015  10:26

11月3日,省扶贫办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互联网+扶贫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推进农村淘宝项目、探索“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这些合作将如何分期、分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如何受益?

培训先行,95685人接受电商知识技能培训

11月15日,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各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在积极与阿里巴巴集团及有关互联网企业进行对接,加快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建设、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培育、“千县万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互联网+旅游+扶贫”等项目。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各有关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培训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达95685人,发展贫困农村淘宝村1058个,开设网店15642个,带动贫困户99865户。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张保国表示,我省将把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支撑,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根据合作备忘录,到2015年底,我省将建起规范的“互联网+扶贫”行动综合服务平台,力争覆盖全省7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育10个“互联网+扶贫”示范龙头企业。到2016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覆盖我省8-1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村淘”发力,推动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日前,馆陶县王桥乡北留庄东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贫困户李爱伟家开业了,每天交易额在1000元左右。李爱伟每天能拿到50余元的佣金。她说:“网上购物对村里人来说是新事物,现在的交易量还不大。但很多人看到别人从网上买回来的物品又便宜又实用,也想试一试,新客户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馆陶县已建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50个,其中14个设在扶贫开发重点村,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

根据合作备忘录,阿里巴巴集团支持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在我省贫困地区的开展,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在县服务中心及村服务站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培训等领域给予全力支持。

据介绍,通过在贫困地区推行电商扶贫模式,能够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与外部市场实现精准对接,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村土特产品,盘活区域优势资源,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省将扶持有条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立网货供应体制和网络物流体制。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活动,组织指导贫困地区群众按照行业标准生产优质产品,扶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优质网货,建立一批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为网店提供丰富充足的高品质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