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宝宝”遭双面夹击 银行系“宝宝”表现抢眼

04.12.2014  11:12

互联网“宝宝”遭双面夹击 银行系“宝宝”表现抢眼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岳光宇)自上月21号央行宣布降息以来,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令不少用户担心其收益率会“破4”。记者发现,上周(11月27日至31日),申万菱信现金袋、长盛添利宝、德邦工资宝等“宝宝”的收益率已跌破4%,提前迈入“3时代”,大成钱柜、融通现金宝等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则已经降到3.5%以下。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的代表——余额宝,最新收益率也仅为4.045%,较历史最高值6.763%下跌2.718个百分点。

    而据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和搜狐财经最新发布的《2014年度互联网金融理财报告》显示,目前绝大多数“宝宝“类产品年化收益仅维持在4%左右,在P2P和银行理财的左右夹击之下,“宝宝”类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双面夹击 “宝宝”类产品压力空前

    《2014年度互联网金融理财报告》基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的数据,对不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报告分析称,从银行理财来看,在今年监管层严格监管及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未来银行会更倾向发行中长期理财产品吸收资金,中长期理财产品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就网贷行业来看,随着P2P监管政策预期出台,小平台将陷入生存危机,不符合监管原则的小平台或倒闭或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一批P2P行业龙头将诞生。业内人士也纷纷看好P2P网贷行业将会迎来良性发展。

    据此可以预计,由于今年上半年央行实行两次降准,资金流动性较为宽裕,再加上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互联网宝宝收益将继续下行。而P2P和银行理财在收益及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会日趋明显,无疑会给宝宝类产品带来巨大的压力。

12月2日银行系宝宝(部分)收益通报(数据来源:金牛理财网)   

    火力全开 银行系“宝宝”保持坚挺

    在一篇唱衰互联网理财的氛围中,被称为“宝宝”理财“正规军”的银行系“宝宝”类产品却表现抢眼。据统计,目前银行系“宝宝”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互联网系“宝宝”,其整体收益水平也略胜一筹。

    由于有实力强劲的银行做后台,此时的银行系“宝宝”除了在收益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其在稳定性及便捷性等许多方面也是一些互联网“宝宝”所不能比拟的。

    以中信银行“薪金煲”为例,该款产品可实现余额理财、实时申购份额确认、ATM取款、转账、消费自动赎回、每日收益结转等强大功能。据了解,客户只需一次性签署中信银行“薪金煲”业务开通协议,设定一个不低于10000元的账户保底余额,无需客户“主动”购买,账上“保底余额”之外的活期资金将每日自动申购货币基金,最小认购额为0.01元,从而最大程度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此外,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一些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收益率均在4%至5.5%之间。其中,民生银行挂钩民生加银现金宝货币的“如意宝”7日年化收益率达4.735,而兴业银行掌柜钱包的收益率同样高达4.756%,在诸多“宝宝”类产品当中表现格外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