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亏损国企”究竟靠啥上榜“中企500强”‍?

04.09.2014  12:33

    昨天,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4中国企业500强”。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同时显示,排名前37位中国500强企业均为国企,苏宁控股集团以2798亿元营业收入排名第38位。虽然中国企业500强在营收规模上继续扩大,但企业整体盈利不佳,本年度500强企业有43家 亏损,其中国有企业就占了42家,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大企业亏损的“重灾区”。(《京华时报》9月3日)

    既然“500强”的“”,并非赚钱能力强,而是按营业收入排座次。亏损企业仍然上榜500强名单,要说也并不奇怪。事实上,不独中国企业500强中有亏损企业上榜,同样以营业收入作为评判标准的“世界500强企业”,也不乏亏损大户的身影。一些曾经的全球知名企业,因为跟不上产业周期的波动,或是由于自身市场竞争力下降,在维持庞大营收惯性的同时,却陷入巨亏泥潭的,也不乏先例。以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为例,也有多达50家亏损企业上榜,美国企业中也有4家亏损。

    从这个意义上说,亏损企业上榜500强,其实并不能说500强企业的评选过程存在不公或是猫腻,也不必因此便归咎于营业收入这一评判标准不尽合理。毕竟,营业收入,作为反应企业经营规模的重要指标,仍然是企业市场占有率与经济影响力的最重要指针,相比之下,利润率和盈利能力这类指标,还远不足以取而代之。

    不过,500强企业中出现亏损大户,尽管并不奇怪。但当中国500强企业在营收规模上继续扩大,整体盈利能力却不佳,500强中更是有多达43家企业亏损,亏损比例高达9%,其中所透射出的经济信号,也就更值得玩味。

    不可否认,对于“强并亏着”的企业而言,的确各有各的一本经,并不能笼而统之的一概而论。例如,有些上榜500强的亏损企业,可能只是因为扩大规模或是并购而产生的财务性亏损,未必全是经营不善使然。不过,500强中的43家亏损企业,其中的经营性亏损,显然也不容回避。那么,营业收入“500强”的企业,为何盈利能力却乏善可陈,甚至陷入亏损泥潭,也就绝非正常现象。

    而按理正常的市场规律,企业的盈利能力,本该极大的影响其营收规模的增长。盈利能力不佳的企业,不仅在市场竞争力难以延续,在资本和信贷市场上更难免不受待见,想要在营收规模上保持大而强,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并亏着”500强企业,其背后的市场信号失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资源错配,或许才更需关注。而从43家亏损500强企业中,国企占了42家,成为大企业亏损的“重灾区”来看,这一资源错配的信号无疑更加明显。现实中,由于政策性资金的倾斜,金融信贷上的优惠,国有企业在获取资本的成本上相比民营企业有着极大的优势,而政策层面对于国有企业的厚爱,一些大型国企不仅“大到可以 亏”,甚至早已“大到不能倒”,“强并亏着”这对矛盾体,不断发扬光大,最终上榜500强,也就并不意外了。

    基于此,亏损企业入围500强,当然不必过度阐释,但“强并亏损着”的国企背后,资源的错位配置,市场的逆向淘汰乃至挤出效应,恐怕才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