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争夺智能制造高地:智能制造 河北还缺什么
智能制造代表未来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国家将在工业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制造,这是本届工博会透露出的一个明显信号。
然而,从今年工博会河北展团传递的信息看,尽管河北智造已崭露头角,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速度、质量都有待提升。
“智能”风行——国内众多名企都在向智能制造转型
11月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H展馆,熙熙攘攘的观众和极具现代感的展台,都表明这里是本次顶级工业盛会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海尔集团、中石化九江石化、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展馆里工业“大佬”扎堆聚会,都为展示“智能”而来。
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以智能集成为重点,打造虚拟数字工厂,通过这个平台,工人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让生产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三一重工的智能生产、智慧服务迈上新台阶,他们用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构建起智能化设备——工业通讯——应用平台——生产监控指挥中心移动化——融合的智能云制造平台,进而建成智能工厂。
家电领域,四川长虹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者与工厂的直接对接,消费者可按自身需求预先订购产品,工厂根据数据匹配生产,真正实现批量化个性定制。海尔集团已经布局了6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工厂,可以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需求,并快速交付智能化、个性化产品……
本届工博会上,工信部首次将覆盖38个行业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搬上展台。配合已经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借助本届工博会向工业领域推广智能制造的经验和模式,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制造业正在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型。
“过去听说过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新概念。如今,看到工博会上国内的知名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实践,向智能化转型,很受启发。”一位来自工业领域的参观者表示。
凤毛麟角——河北“智造”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有待提升
闫瑞祥,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他清楚地记得,从2006年河北第一次参加工博会开始,至今正好十年。这十年来,展台上的工业产品换了一茬又一茬,在主打产品筛选、展示上,能清晰地看到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足迹。
“2006年展出的多是机械和大型零部件产品,虽然在当时技术含量不低,但看上去个头有点大、科技感也稍差些。”闫瑞祥说,如今,我们的展品精致了,科技感强了,比如:重达几吨的精雕机床能在鸡蛋上雕刻画像,一套英莱智能机器人核心软件系统能卖近百万元。
据介绍,今年河北省参展36家企业的55件创新产品中,已有60%以上加入了“智能”元素。这其中,赵治军的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最具代表性。
11月6日,在本届工博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机器人专业展上,英莱科技正式亮相,成为机器人专业展中唯一的河北企业,算得上河北智能制造企业的重要突破。因为此前,这个世界级专业工业机器人展上,只见ABB、库卡及上海新时达等企业,河北企业一个没有。
唐山英莱科技研发的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就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因为机器人在焊接时只能沿着一道焊缝走直线,可并不是所有板材切口都很直,导致机器人焊接误差。“这个系统就像给机器人装上眼睛,遇到焊缝不齐时,能够指挥机器人实时调整,确保焊接质量。”赵治军说,如今我们的产品正在给ABB等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提供核心系统技术,这在国内是第一家。
英莱科技是河北智能制造第一方队的代表。然而对于全省工业来说,我们的产业、产品还有不少处于中低端。据统计,2014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13.1%,江苏、浙江等省都在20%以上。与此同时,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3。
在智能制造领域,河北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低,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企业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同时缺乏智能制造知名企业和核心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步伐不快。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的智能制造研发应用相比,河北智造发展规模、速度、质量仍有待提升。
乘风起飞——培育河北省智能制造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
差距越大,就意味着机会越多。
“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需要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坚定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突出创新主题,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条主线,明确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力促由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转变。”省工信厅厅长邹平说。
把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端智能装备结合起来,在加大水泥、钢铁、石化、食品传统产业改造的同时,多为智能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寻找应用市场。全省将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四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培育智能制造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
来自省工信厅的消息,河北省将开展智能工厂(车间)示范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1500个智能工厂(车间),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通过大力实施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搭建网络众创、协同制造、众筹等平台,在汽车、电子信息、服装等行业开展C2B个性化定制,O2O线上线下营销等试点示范,引领行业生产方式变革。
■相关
2020年我国机器人密度将达100以上
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工信部要求,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食品、半导体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突出地域特色,推进产业布局,引导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和规模,依托现有的科研制造能力、应用基础,产业园区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工业机器人区域差异化发展。(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