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山岗富了农户——探访赞皇县核桃片区

20.05.2015  12:23

 

 图为赞皇县遍布山区丘陵地带的核桃种植园。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本报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范绪国 安献锋

5月16日,上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在村民赵玉柱承包的核桃林,透过斑驳的树影,看着茂密的树叶间那一个个嫩绿的核桃,老赵的脸上满是笑容。用他的话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赵玉柱的核桃林位于赞皇县十五万亩核桃片区内。如今,从赞皇县城一路向北,一眼望去,绿树成荫,青翠欲滴,龙门岗、坛山岗的沟沟岔岔被大大小小的核桃树所覆盖。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赞皇县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12500吨,年产值达到5.1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赞皇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荒山坡变身“花果山

在龙门乡的万亩核桃种植区,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枝叶正密,树叶迎着风摇曳着。树下,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西坛山村的村民赵玉柱正在核桃林里忙碌着,县里的引水上山工程,正在施工,他家的核桃林有好几个出水口。“核桃树离不了水,这水引上来了,核桃肯定长得更好。

赵玉柱告诉记者,他们村家家户户都种核桃,多的十几亩,少的也有五六亩。“这遍地的核桃树是俺们老百姓的摇钱树,俺家的十几亩核桃树基本都到了盛果期,平均一亩地就能收入5000元,比以前种花生和红薯强多了。

赞皇县山场、坡地资源丰富,农民历来有种植核桃的传统。近年来,赞皇县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紧紧围绕“基地做大、管理加强、市场拓展、品牌创优”的总体工作思路,于2012年在张楞、许亭、龙门、清河、院头5个乡镇63个村重点村,谋划实施了“十五万亩核桃片区”建设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新建核桃基地20万亩,栽植核桃苗木1100余万株。

俺家的7亩核桃园以前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每年只能种一季红薯,每亩红薯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是县里免费为俺提供了优质的核桃树苗,俺将自家的7亩旱地全部栽上了核桃树,让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园。”张楞乡杜庄村的李增良说,虽然核桃没到盛果期,但是他在自家的核桃园里散养了柴鸡,每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核桃林成“天然氧吧

我到龙门乡工作4年了,眼见着这几个村从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现在的核桃满山。”刘斌武是龙门乡乡长,他告诉记者,他们乡现在的核桃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这些土地原来都是岗坡次地和旱地,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

俺们这儿的空气可新鲜嘞!”看我们聊得起劲儿,西坛山村的副书记尚利英也凑了上来。他说,我们所在的这个核桃片区以前就是荒山坡,遇到刮风天和伏天,村民都绕着道走,没人愿意到坡上来。自从种上了核桃树,山上的空气明显好了,而且风沙也少了。“如今,俺们村里人每天都到核桃林来遛弯和锻炼身体。

赞皇县把绿化造林与农民致富增收紧密结合起来,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造林绿化指挥部,确保造林绿化任务的整体推进。张楞乡北延庄村支书李宏牛说:“在我们村核桃基地建设上,政府部门真是给了很大的帮助,打井配套修水利,修路绿化搞规划,技术管理培训是随叫随到。这昔日的荒坡地,眼见着变成了俺们的‘天然氧吧’。

赞皇县林业旅游局局长褚发朝介绍说:“当初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一是考虑到核桃的经济效益,干、湿都能卖,而且可以深加工;二是考虑到核桃叶大,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也多,对生态环境有益。

赞皇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全县森林资源的总量。目前,赞皇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0.01%,居全市第一。成为了省会西南的“绿色屏障”,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核桃成为农民“致富果

核桃树全身都是宝,核桃树可以美化、绿化环境,核桃花可以做菜,核桃果实可以晒干或者新鲜食用,还可以用来榨油发展核桃深加工,产业化前景十分可观,而规模化的种植则带动了核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赞皇县主要领导介绍说,为了使核桃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赞皇县大力扶持核桃加工的龙头企业、核桃专业合作社,力促核桃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在该县西竹村,全村130多户村民里有百十来户都加入到了核桃苗木种植的队伍中来,村书记王占良说:“俺村核桃苗种植达600多亩,年出圃近300万株。村里几个种植大户的苗木面积都在七八十亩,年收入可达30万元。

目前,赞皇县核桃苗木产业发展迅猛,优种核桃苗木繁育面积7000余亩,年出圃2000余万株,年产值达到5250万元。赞皇县拥有5000人的精干嫁接队伍,嫁接劳务输出遍及新疆、湖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仅嫁接费一项收入达8000万元。

在核桃深加工项目产品方面,除现有核桃油等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外,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全县年加工和销售量接近全国核桃仁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仅丸京干果有限公司就每年出口核桃仁、核桃粉、核桃油、罐头达到1000吨,销售额2000多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核桃产业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了赞皇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