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犹未尽 清气满乾坤——各界人士深情送别艺术家阎肃
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在八宝山殡仪馆送别阎肃。当日,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原创作员阎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新华社发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刘 燕
春寒料峭。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显得格外庄严肃穆。2月18日上午,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原创作员阎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阎肃的生前好友、家乡代表、部队官兵代表以及喜爱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早8时,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门前聚满了前来为阎肃送行的人。
悲伤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胸佩白花,手拿素菊,目光中饱含着深情。
有人眼含热泪、哽咽失声地喊着阎肃的名字。
“我们想再看您一眼!”
……
有人把对阎肃的思念写在纸板上,高高举起。
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大门两侧挽联高挂:“文坛泰斗 满腹经纶 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时代楷模 一腔赤诚 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
阎肃平静而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身着一生最爱的“空军蓝”,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灵柩正前方,摆放着孙辈们为老人敬献的花圈。墙上悬挂着老人的遗像,身着戎装、右手托腮,微笑着注视远方。
在《红梅赞》的旋律中,上万人一一向阎肃遗体鞠躬告别。《红梅赞》是阎肃的代表作、歌剧《江姐》的主题歌。从艺65年,阎肃创作了歌剧《江姐》《党的女儿》,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雾里看花》等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参与策划了100多次重大文艺活动。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
“60多年来,他始终强调自己就是一个兵,为兵服务是他的责任。恪守普通一兵本色,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利益所缚,是阎老留给我们、需要我们一生去学习的功课。”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眼含热泪。
“百姓在呼唤,军营在呼唤,战友在呼唤,阎老,你在哪里?你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像你的歌声一样。”歌唱演员李丹阳走出殡仪馆时,已经满面泪水,她在微博中这样抒怀,“行动是最好的缅怀,我们要像阎老一样,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艺德,用真正的好作品赢得老百姓喜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送别的群众队伍缓缓前行。
五个多月,饱受病魔折磨,阎老瘦了很多。一位手持阎肃照片的老人在现场失声痛哭,“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是,老百姓最喜欢阎肃,他的作品最接地气。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位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了。”
……
人群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送别队伍,他们是阎肃的河北老乡。
“作为从河北走出去的著名艺术家,阎老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十分关心,始终尽心尽力地支持着河北的文化建设。我省的重大文化活动、重点剧目、公益演出,只要请他,他从不推辞,有请必到。”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贾吉庆哽咽着说。
“学校今年要举办120周年校庆了,阎老曾和我们约定,要做校庆活动的策划人,但他失约了。”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副校长高彦芹代表全校近1.1万名师生为阎肃送行,她说,“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是阎肃为母校题写的寄语,它将会一直激励着母校师生奋勇前行。
一颗赤子丹心,一腔激情热血;
一支擎天巨笔,一段艺坛传奇。
据阎肃妻子李文辉老人介绍,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阎肃走了,但他留下的艺术作品,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