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重金买药结果出人意料 如何走出保健品消费误区

11.12.2014  14:53

苏大哥给我们打来电话,自己的母亲向来身体不错,可是在不久前,却突然走不了路了,只好到医院做手术。要说母亲腿脚挺利索的,突然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啊?经过一番查找,他开始怀疑老人近期吃过的一种保健药。

帮忙记者在华药医院见到了做完手术,正在静养的谭奶奶。

谭奶奶告诉帮忙记者,前一段时间感觉腿疼的走不了路,一开始还以为是不小心扭到了,但是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却出乎意料。

苏大哥说,老人腿部既没受过伤,也不饮酒,正在大家都纳闷老人的病是如何引起的时候,苏大哥却在一次闲谈中偶然得知,母亲最近一直在吃一种名为珍品蜂胶的保健品。

谭奶奶告诉帮忙记者,这药是她从一个健康讲座上接触到的。

一看药效明显,再加上讲座上反复地宣传,久而久之谭奶奶就动了心,花了重金买药。

在谭奶奶家,我们果然见到了大量的保健品和一些号称是“赠送”的电器,把这么多东西搬进家,难道家人就没问问老人东西的来历?

苏大哥说平时对老人的观察的确还不够细致,以至于老人买了这么多药,自己却浑然不觉。现在光是给老人看病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元,一想起卖药给母亲的人,苏大哥就气不打一处来。

对保健品内部成分的检测,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过程,依照现有的证据,我们无法肯定苏大哥所怀疑的母亲得了股骨头坏死是否与服用保健品有联系。
近几年,关于老年人动辄花成千上万元购买保健品的报道是越来越多了,这些保健品是否能达到所宣传的功效我们暂且不提,但是有一个常识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保健品是不能代替药物的。更有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昂贵的保健品之后,大呼上当,那么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上当的总是咱爸妈?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潮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驱使?请先看一段记者在保健品推销现场拍到的画面。

都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过分热情的保健品推销人员,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为了家中老人的安全与健康,我们又该如何打好这场父母保卫战?

然而就是这款听上去功能强大的绿康胶囊,经重庆市药监部门检测后发现,胶囊中根本不含所标示的银杏、丹参等主要成分。而推销假冒保健品的李大师,也被警方抓获。那这些保健品销售者们是通过什么手段让我们的爸妈们心甘情愿的掏钱呢?

推销者屡屡得手,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了老人的一些心理需求,那么这些需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因一:为子女减负。

原因二:对健康状况的担忧。

原因三:信息闭塞,辨别力差。

原因四:精神需求被忽视。

而保健品推销会正是由于对上述原因的深入了解,才找到了可乘之机。

在分析完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心理动机之后,如何理性消费,走出保健品消费的误区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如何能够标本兼治,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面对家里热衷买药的咱爸咱妈,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理性面对呢?

我们家里都有老人,我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自己,用爱化解隔阂,用行动传递温暖,关爱老人,需要整个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关注。

那么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呢?

其实保健品能在老年人市场中大行其道,也折射出了子女平时在照顾老人方面存在的一些缺位。

老年人在生活中也应该提高警惕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小时候,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长大后,外出闯荡,才发现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我们大了,父母老了,我们的脚步越走越远,可父母的心声你还了解吗?

其实老人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能和子女多见见面,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要求有时还会被我们忽略,但好在已经有一些人开始行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