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掷千金”买学区房 报名时被告知不属片区内

13.07.2015  11:52

6、7月份正是小学、初中集中报名的时间,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有些家长“一掷千金”买学区房,但到了报名的时候,一些家长却被告知不属于片区内,买的“学区房”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石家庄裕华区李先生两年前奔着43中投资了一套二手学区房,如今孩子到上小学的年龄了,但当李先生带着孩子去报名时不料却遭拒绝,“当时买房子的时候,开发商宣传的学区房来的,而且第一任买房业主没占用上学指标,我们就觉得怎么也能上这个学,但我们报名的时候,开发商说,学区房只针对第一次购房的业主,一旦交易过户则不再享有上学指标,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买这个房子不能上学。

李先生买学区房被忽悠并不是个例。省会的王女士最近非常郁闷,当初单位团购买的碧景园房子,虽然开发商并未明确表示可以上师大附小附中,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透着这一墙之隔的小区就是学区房。等了五六年终于盼到房子快封顶交房了,结果今年石家庄市小学初中划片范围下来,师大附小附中的招生范围中根本就没有自家小区,“我们家根本不缺房子,当初之所以花那么多钱买这里的房子,就是想上个好点的学校,结果这名校和碧景园小区的业主们没一点关系,想着房子这么近,怎么也能在这上学,都没多想。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能让孩子上学,很多家长选择了“买学区房”这条路。但纷繁复杂的学区房市场,也让很多家长眼花缭乱被忽悠,通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学区房主要存在四种陷阱。

陷阱1:只是毗邻名校 并不是学区房。一些开发商玩“伪学区房”概念,虽然与名校相邻,但是实际上却没在名校招生片区内,也并未和名校达成签约,却打着学区房概念进行销售。

陷阱2:号称合作办校 师资却是本地招。一些楼盘打着引入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旗号来做楼盘营销。这种办学模式大多是开发商与名校签约合作办分校,并非是从国内名校原班师资引入,而且有些签约时间也有限制。

陷阱3:一些楼盘虽不在名校的招生范围之中,但是通过与学校签约合作实现业主子女就读,通过这种方式贴上“学区房”标签。但在实际过程中,开发商却只签约了幼儿园,却打着名校的全套牌子进行宣传,误导消费者。

陷阱4:买二手学区房 户口无法迁入。石家庄教育部门招生政策规定:户口须与房产证一致才能报名上学,但是一些购房者在过户二手学区房时就曾遭遇到过户完成了,但是自家户口迟迟无法迁入,影响孩子报名上学。不仅如此,有些学区房只针对第一次购房的业主,但凡房子只要卖出去,过了户,下一任业主就不再享受学区房政策。

对于种种学区房陷阱,家长如何擦亮眼睛,保证自己的孩子顺利报上名呢?

石家庄搜房网主编殷丽欣对此给出建议:在买学区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年教育局的划片政策,知道你所买的学区房能上哪所学校,这样就对我们相关的一些楼盘进行筛选,便于我们在选择学区房的时候有的放矢,另外,开发商给您承诺一定能上相应的学校,要把这些文件或者信息补充到合同里。(河北电台记者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