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逆风而行 仍将取得丰硕成果
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访美还有一段时间,抓紧每一分钟推进筹备工作的中方各级工作人员已经确信,这将不会是一次顺风顺水的访问。
官方背景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介绍,此次访美是习近平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可能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卸任之前最后一次在华盛顿接待中国国家元首,“这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访问,其历史意义不亚于邓小平1979年访美。”
事实是,两次访问具有截然不同的背景。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值中美进一步明晰了联手遏制苏联的战略合作框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扬帆启航,美国都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粉红色”的理想主义者,对中国融入世界进而皈依西方价值抱有期待。
而时隔36年,美国及其领导的西方世界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在他们眼中,中国不再是一个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到者、学习者,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奉行自己一套价值体系的强大竞争者,在军事安全战略层面也对冷战后形成的美国的亚太主导地位及其赖以存在的地区同盟体系构成实实在在的挑战。面对习近平展现的新风格、推行的新政策,美国焦灼地重新研判中国将走什么路,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影响,自己今后该如何与之打交道,以确保美国的“世界第一”不被连根撼动,防止美国在华利益受削弱,结论尚未做出。
如果说1979年邓小平访美顺风而行,目的是在开放的全球体系当中为中国谋求一席之地,为国内改革开放积累有利的外部条件,那么2015年习近平的美国之旅则是在逆风中进行,着眼于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在世界上完成和平崛起,加强中美协调共赢,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从此意义上讲,习近平访美拥有更为宏大的历史叙事,也就更具协调、博弈的技术难度。
人们同时看到,习近平访美是在中美战略矛盾与各领域实际分歧持续增多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访问,是正值美国对华政策辩论不断深化之际进行的一次访问,也是距离美国大选最近的一次访问。
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和对俄、对日关系上以及推进“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的作为,美国战略学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认识中国的热潮,不仅研究中国外交的转型,也关注中国国内政策的转变,很多人认为美国影响中国的目标已经落空,判断中美关系临近拐点,对美国贯穿八个总统任期的对华建设性接触政策提出质疑。针对中国股市动荡和对美贸易顺差继续扩大(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73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以及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区分外企与国企的有关新规、新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涉信息安全内容,美国商界和地方行政当局的对华抱怨情绪进一步上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领导层“不值得信任”、“管理经济能力不足”、“对市场不友好”之类的论调。随着2016美国大选两党初选进入状态,华盛顿“鹰派”人士、两党多位总统竞选人和一些州政要大肆调侃、攻击中国,甚至借口中国的人权状况和对美贸易摩擦要求白宫取消对习近平的邀请或降低礼遇。
在筹备习近平访美的过程中,中国通过实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抛售美债、增持黄金,运用金融货币政策杠杆对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议程施加影响。中国海军的五艘军舰历史性地出现在异常靠近美国领土阿加斯加的白令海。美国政府则通过《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释放出要求中国在美停止执行“猎狐”追逃行动、拟就“来自中国的网络窃密行为”实施对华制裁等消息。
就在习近平启程访美前一周,奥巴马向美国商界领袖公开扬言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准备采取一些反制措施”以引起中方的重视;美国国会参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激辩美军舰机该不该进入中国在南海“新造岛礁”12海里以内;美国媒体炒作“中国在南海第三座人工岛开建飞机跑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军事力量正飞速追赶美国,已足够对美国构成严肃挑战,华盛顿必须思考应对之策,“避免中国误判美军弱化而轻启战端”。
与以往中美最高层互访发生前双方总要尽量掩藏分歧、搁置矛盾以创造“良好氛围”、确保互访取得成功的基本套路不同,这一次双方在事关21世纪国际秩序走向的许多核心问题上进行了明显的交锋与博弈,中美关系反倒处在一种更为紧张的氛围当中。
迹象显示,这些散发着火药味的明争暗战是一场为争夺习近平访美议题设定权而进行的“意志的较量”。当奥巴马政府及其背后的美国不具备足够意志和能力实施“惩罚中国”的政策,中国也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和意图与美国争夺亚洲安全和全球经济主导权,这种较量恰恰就是双方达致议题和利益最佳平衡点的必要手段,当然也意味着中国与美国交往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本届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显示自信,像一个真正的对手那样出牌、亮牌,在稳定中美关系和维护自身利益这两大需求之间求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