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河北阜平精准扶贫“有路子”
图为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家的新家,黄墙灰瓦的古朴建筑风格是这个村为发展观光旅游业做的统一规划。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看望并询问了他家的生活情况。孙逸桦摄
“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78年前的一首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讴歌了广抗日军民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豪壮情怀,其中代表歌词“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一度成为抗日战士们的铮铮誓言。
时至今日,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正肩负着“贫穷在哪里蔓延,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时代使命。“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寒冬,在阜平县走村串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留下的谆谆嘱托。
巍巍太行
红色阜平曾陷贫困维谷
阜平县整个县域面积近250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了全县土地面积的8成以上,荒山多、耕地少的土地利用难题让无数阜平百姓望山“悲叹”。目前,全县总人口在23万人左右,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1亩。
山脉绵延的阜平县亦是革命老区。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此建立了华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聂荣臻元帅以阜平县为中心,在1937年开创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后来还被毛泽东亲笔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的荣誉称号。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阜平县人口不足9万人,其中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浴血牺牲。
战争硝烟中,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这片革命热土。和平年代,山路漫漫的革命老区却一直拔不掉穷根、摘不下穷帽。“穷根”到底在哪?山多道路不畅,人走不出去思想闭塞;可耕地少、土质贫瘠,自然耕作无法丰产;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一项项说下来,是老区人民对于不利发展坏境沉甸甸的无奈。“在‘十二五’初期,阜平县的贫困发生率为54%,是省内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也是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郭良才介绍。
2012年12月,习总书记顶着凛冽冬风,走“亲戚”来到了阜平县的代表贫困村——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当时通向村庄的是蜿蜒沙土路,村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以种植玉米、土豆为生,家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整村常住人口不到在籍总人口的一半,人均年收入刚过1000元,贫弱留守家庭成了这里的常态家庭模式。
不久后,在阜平县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时,全县共有164个像骆驼湾村一样的贫困村,占全部行政村的78.5%,过半阜平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