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壮骨筑牢绿色崛起之基 ——推进“五城”建设深度解析之“产业之城”篇

16.01.2015  00:05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5年01月15日
  • 【字体:
  •   “石油之城”“管道之都”“鸭梨之乡”“金丝小枣之乡”“铸造之乡”……一张张产业名片在沧州大地叫响;全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达20个,去年有1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其中任丘开发区突破1000亿元,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超500亿元。近年来,沧州在推进产业发展上不畏难、不松劲、不浮躁,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新常态下,沧州和全国一样,在发展上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愈发凸出。

      “产业对经济的强大支撑力,不只体现在一个城市、地区拥有几个特别突出的主导产业,还要体现在整个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和均衡上。虽然沧州已形成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就产业结构整体来说还不尽合理。去年前11个月,石油化工增加值占全市34.3%、管道冶金占21.2%、机械制造占23.7%,这三大产业就占到总量的79.2%。由此看出,沧州产业结构的问题是一产弱、三产小、二产不强。这样的结构制约了我们的科学发展,也制约了我们经济实力的壮大。”市委书记商黎光的精辟分析,深入推进点出了沧州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

      回顾去年沧州经济发展可知,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石油化工和管道装备等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产业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等深层次矛盾愈加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沧州该何去何从?

      “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转型升级滞后。因此,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而转方式的主线又在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产业之城”的部署,并将目标指向产业结构最佳之城、全面协调发展之城。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才能扬长避短;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才能趋利避害,找到我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上兵之谋”。放眼全国,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着力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了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初步探索出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规划引导型、价值链整合提升型等转型升级的路径;广东省实施了“双转移”战略,以转移促转型,实行“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对标城市烟台市的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为创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多项研发成果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

      从比较中寻找差距,立足差距挖掘动力。作为东部沿海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沧州,全力打造“产业之城”,必须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重要推手,以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化。

      市长王大虎曾指出,在新常态下,保持沧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一批以核电、炼油质量升级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以汽车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通过龙头带动、聚集拓展,构筑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沧州的产业发展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一步一步前行:产业集聚不断加速,以渤海新区、中心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为基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沧州市特色产业集群已超50个,其中,近半数营业收入超50亿元,盐山管道装备、孟村弯头、黄骅化工、泊头铸造等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同时,一批投资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新能源、现代制造业的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特别是海兴核电、北京现代、核燃料产业基地、中国一重等一批将决定沧州今后5至10年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正加快推进;沃尔玛、荣盛购物广场、明珠商贸城等大型商贸综合体或落户沧州,或投入运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这项代表现代农业示范水平的项目在我市全面铺开,在今年大旱的形势下,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超过了500公斤……

      而这些正是我们建设“产业之城”的基础与信心。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彰显我市产业优势?市委书记商黎光指出:“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根本支撑。沧州近年来发展较快,正是得益于抓产业。因而,沧州要锲而不舍地抓产业,依靠产业壮大经济总量,扩大城市规模,提升经济实力。

      下一步,沧州在产业发展上应进一步完善各园区的软硬件水平,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以大力发展壮大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京津冀和环渤海重要产业支撑基地。

      加快产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一方面,要“调新”增量,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调优存量,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对石油化工、管道装备、钢铁和机械制造等产业,抓好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石化产业要做大油身化尾,加快乙烯、P X等项目建设;钢铁产业要向高精尖发展,生产汽车、家电等优质高端钢板、特种钢材;管道装备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装备、特种设备、特种用途发展,生产航天、核电、海上钻井等特殊领域的管道装备。

      加快产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沧州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产上,金融、商贸等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更大突破,需要引进更多投资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抓好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加快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

      加快产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突出抓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大面积增产技术推广和科技增粮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要瞄准京津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式、工厂式农业,抓好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青县小洋人、肃宁华斯、河间国欣、泊头万雉园、孟村大成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

      建设“产业之城”,我们当把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以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作为,引导生产要素向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聚集,优惠政策向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倾斜,人才资源向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汇聚,带动全市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