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动换学习”点赞

08.04.2015  23:09

5年前,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打工歌者”租下距北京市中心89公里的平谷区一处废弃小学,改建为“工人大学”(正式名称为“北京同心创业培训中心”)。该中心是一家公益性培训机构,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学习文化、培训技能的机会,每期招生30人左右,不收学费,而是采取“劳动换学习”的方式,即农民工在“工人大学”通过种菜、参与农园维护这样简单的劳动,换取学习的机会。(据《北京青年报》4月7日报道)

这样的“工人大学”,急农民工之所急、满足农民工之所需,是对他们真心实意的关爱和帮助。毋庸讳言,农民工受制于文化程度、工作技能等原因,从事的工作大多技术含量不高,收入也较低,接受技术培训正是他们长期以来的愿望。但从目前来看,不菲的培训费用对于他们是一笔“奢侈”的支出。由此而言,不收学费、“以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让学习培训得以实现“零门槛”,有助于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工改变命运。

这样的“工人大学”,也契合了企业的现实需要。当前,转型升级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但技术工人紧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制约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工人大学”通过免费学习培训,让农民工成为“技术蓝领”,可以说是解企业燃眉之急的有效举措。

因此,无论从提升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角度,还是从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角度来看,“劳动换学习”的“工人大学”都值得我们点赞。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相较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强烈需求,北京的这家“工人大学”无疑显得“形单影只”。笔者由衷地希望,“工人大学”“劳动换学习”的理念和做法能够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启发、引导更多的人、机构和组织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并以适当的形式创办出更多的“工人大学”。(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