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个美丽的“木兰梦”

07.06.2014  05:51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探索系统性森林经营模式纪实   5月的木兰围场,山花烂漫。走进秀美森林,万木葱茏。大美木兰,正以别样的姿态诠释“木兰人”的发展新理念。
  “一年种出四年树,两年抚育十年林”。
  是啊,如今的“木兰人”已改变“多创收”、“现得利”择优砍伐、大面积皆伐的短期逐利行为,步入“采坏留好、择优保留、藏富于山、寓财于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木兰人”有一个美丽的“木兰梦”——要在南拱京师、北控漠北的木兰围场,筑牢京津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树立森林财富思想,努力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通过对森林“科学、系统”的经营,实现局强、林兴、民富的和谐发展。
   “木兰”的今与昔
  始建于1963年的木兰林管局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带区位极其重要: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滦河上游地区,距北京340公里、天津440公里,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管理局,亦是“京、津、唐”阻拦风沙、涵蓄水源的重要生态屏障。
  由于木兰林区具有森林地带特征明显,处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森林资源具有发育历史延后,树种相对单一等显著特点,由此形成了珍贵树种所占比例不高,单位面积森林价值较低、公顷蓄积较少,稳定性较差的林分特性。同时,半农半牧的农业经济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迟滞了森林发育进程,山地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冀北山地的石(沙)漠化进程,使山地植被退化,风沙源扩大。另外,由于传统林业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了木兰林区林分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统计表明,2010年底,木兰林管局森林平均蓄积量只有4.1立方米/亩,低于全国5.8立方米/亩的平均水平;近30万亩属低质低效林,占有林地面积的22%;中幼龄林面积达8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60%。
  “木兰人”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近年来,多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多家大专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邀请学者来林管局实地研讨,共商森林经营发展大计;派技术人员赴德国培训,邀请德国专家讲课,成功组织了由国内外知名林业专家参加的中德森林经营论坛、中奥、中德印森林经营研讨会等专题会议。汲取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找到了一条适合该局的森林经营发展之路,即“以近自然理论为指导,以目标树经营为主的全林经营”。
  ——从2010年至今,连续4年举行造林大会战,创造了累计造林10万亩的壮举,成活率98%,3年保存率90%,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
  ——从2010年至今,这个局连续完成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下达的46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任务,任务量相当于过去10年抚育任务的总和,占全省3年央补项目的近五分之一。
  ——从2010年至今,这个局共规划出3000亩以上的流域50个,涉及林地面积50万亩以上。已经形成的标准流域10个,综合治理林地面积10万亩以上。
   “木兰”的悄然之变
  择优砍伐、大面积皆伐是木兰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可“多创收”、“现得利”,但今天的“木兰人”毅然摒弃了这一经营模式。
  根据核定的采伐限额,木兰林管局每年有8万多立方米的皆伐指标。皆伐指标是以利用森林,弥补单位经济收入为目的。“木兰人”在认真研究森林状况和发育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压缩了皆伐方式,而是选择了以育林为目的的择伐作业方式——采坏留好、留优去劣。“砍了造、造了砍”的简单轮回在木兰林管局已成为历史。
  木兰的悄然之变始于2008年。
  2008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中德林业技术交流活动,当时,时任木兰林管局党委书记的徐成立,在陪同德国黑森州林业专家对木兰进行实地考察时,有机会对德国当下的森林资源现状、经营理念和管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在经过反复调研和深入研讨后,他结合国家林业政策及木兰林管局经营现状,向河北省林业厅“提出借鉴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提高木兰林管局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请示。
  一场森林经营改革的新征程开启了。
  开创流域经营模式,全方位经营森林。即为科学全面利用林地资源、培育林木资源、构建更加安全的生态体系,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打破以小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而是对某一流域内每一小班同时进行经营管理,对流域内每一棵林木都进行抚育,从小班到树木个体都不留死角。
  “我们要从生产和经营理念上突破以‘小班视角’看森林的局限,增强建设森林生态、提高森林质量,建设大林业、大生态的自觉性。”2010年,在担任林管局局长后,徐成立这样对林业干部职工说。
  改变“造林、采伐到采伐、造林”的单一模式,实行全方位育林。木兰林管局按照近自然育林的技术要求,对现有森林实行了“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留则留,留则促变”的综合育林措施。通过密度调整、质量调整、树种调整、人工林近自然转化等措施,大面积的幼龄林得到了适时抚育,低质低效林得到了有效抚优转化,荒山荒地进行了绿化造林,林分质量得到迅速提高,林地潜力得到全面挖掘。
  改变“多创收”、“现得利”的择优砍伐、大面积皆伐的传统作业方式,步入“采坏留好、留优去劣、藏富于山、寓财于林”绿色发展道路。3年来,木兰林管局减少因皆伐消耗优质森林资源16万立方米,培育优质高价森林30万亩,增加林木生长量15万立方米。
   “木兰”的多角度思维
  让森林修养生息,这意味着“以木独大”的林业经营模式的终结。那么,工人工资如何保证和提高,各项经费的不足从哪里来弥补?类似这样的诸多问题,摆在了木兰林管局决策层的面前。
  木兰林管局的决策者们开始开拓性地实施了“以苗养林、以副养林”的产业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以绿化苗木产业为主导,以木材、旅游、设计咨询、土地开发、硅砂产业等为辅助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立足优势,做强种苗产业。木兰林管局毗邻京津,绿化苗木市场巨大,发展种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这一优势,木兰林管局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山脚、缓坡、沟膛、川地建设绿化苗木基地面积4万余亩,储存绿化苗木600余万株;对有培养特质的大树进行造型培育,改建绿化大苗基地3.6万亩,全局改培的绿化大树存量达100万余株,绿化苗木潜在价值20多亿元。
  挖掘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利用林区内丰富的硅砂资源,通过技术研发,开发出多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覆膜砂产品。其中新开发的石油压裂砂专利产品,得到了石油系统的认可,中国石油已经成为稳定的用户。近年来覆膜砂年均实现销售收入稳定在千万元水平。
  再造优势,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木兰林管局所在的木兰围场地区已经成为京、津、唐地区最具魅力的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为此,林管局顺势而为,于2012年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2013年房地产开盘营业,当年实现销售利润3000万元。
   “木兰”的民生林业
  在木兰林管局局长徐成立心中,还清晰地记起这样一件事:2010年,刚刚上任局长的他了解到,很多在基层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林业职工,快退休了想到县城买套房,却连首付都拿不出。
  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徐成立认为,改善基层林场的生产环境、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是“木兰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2010年至今,木兰林管局先后投入2870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标准配置了水、暖、电、气、讯等生活设施。
  特别是2012年依托国家政策启动的危旧房改造一期工程,一次性解决了828户职工的住房难题,每户职工间接受益达20余万元,整个工程职工受益超过1.6亿元。新建成的小区位置优越,距县城主要商业街区、学校、医院均在1公里范围内,一次性解决了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所有问题,职工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了解,二期危旧房改造工程将达到653户,预计2015年竣工,实现惠及职工100%。 以人为本,情系民生。林管局近年来还先后安排近200多名职工子女就业,解决了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
  “木兰人”有着50年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感恩、奉献、求实、创新”的木兰精神,有一支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有世界最先进的经营理念做指导,兴林之梦恰逢盛世,他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木兰人”的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下,那个美丽的“木兰梦”一定会实现。(记者  李昱霖  通讯员  王艳军  孟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