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给农村红白事“瘦身”

07.06.2014  23:18

河北网讯(张亚、张玉坤)“孩子满月、老人做寿,700多人口的小村子,红白喜事一股劲儿,隔三差五就要随份子,每次百十元不等。前些年,一户人家每年随礼就得花费5000多元钱。”谈起以前村里的陋习,临西县曲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云贞感慨颇深。

据介绍,5年前,曲庄村一家有事常常惊动大半个村子。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立个规矩:过红白事一律不得随礼、不收彩头儿,不搞吃喝歪风,遇事能省则省,范围能小就小,并由村干部带头落实。起初,许多村民不习惯,总感觉乡里乡亲有事不随点份子钱不合适。但村干部态度坚决,不管谁家有了红白事,就用大喇叭宣传这项村规,还轮流监督,凡是发现有违反村规的,在全村进行点名批评。期间恰逢刘云贞的儿子结婚,他带头不设账台,不摆宴席,让村里群众打心眼儿里服了气。现在,村里红白事随份子的几乎没有了。

在吕寨乡太平庄村,村民节俭办白事的习俗远近闻名。村民无论经济条件好坏,家人去世了,都用村里的“活底”棺材;吊唁、出殡,街坊邻居都是义务帮忙,从不吃饭;当事人一律不摆酒席,有需要用餐的就用大锅菜招待。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邱西信介绍,节俭办白事这一传统,他们村已经坚持了30多年,没有人敢带头搞例外,每家操办丧事的开支没有超过2000元的。

为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近年来,临西县在农村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主题宣传活动,并先后出台《乡村移风易俗暂行办法》、《关于农村党员干部节俭办红白事的规定》等多个文件,重点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加重村民负担现象。相关文件规定,乡、村党员干部过红白事,要带头不办酒席,不违规担任总管,不帮助村民组织;严格控制请客范围和酒席规模,婚庆宴请桌数一般不超过10桌,如亲属较多,增设不得超过5桌;农村党员干部本人或子女需要办喜事的,必须向本村党组织、乡镇党委申报,待批准后才能按规定办理。

该县还成立了由组织部、纪委、文明办、乡镇等组成的督查组,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抓好明察暗访,严厉查处违反规定的人员。此外,在选任村干部、吸收农民入党时,对本人及子女办红白事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大操大办事宜,实行一票否决。仅今年前5个月,该县就有5名乡村干部因违反相关规定受到诫勉谈话、降免职等处分;10余个农户因大操大办红白事在村里被通报批评,并由乡村干部对其进行约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