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小核桃 富民“大金蛋”

20.10.2014  16:48

    河北新闻网(河北经济日报通讯员 杨富强 吴晓天 记者 祝雪娟)秋收季节,临城县林果飘香。而在众多林果中,最为出众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的薄皮核桃。曾在临城“核桃王擂台赛”中获奖的中羊泉西村绿泉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农民冯玉山对记者说:“薄皮核桃就是我们的致富产业,我们合作社千亩基地,已经到了盛果期,平均亩产达到300斤,按2013年价格计算,可收入6000元,扣除肥料、浇地、劳务等投资每亩约1500元,纯收入达到了4500元。

    在临城,依靠核桃种植致富的远非冯玉山一个人。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介绍,目前临城县核桃栽种面积达27万多亩,全县人均1.32亩,年产量1600万公斤,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其中仅核桃果品销售就4.32亿元。同时,该县先后荣获了“中国优质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中国薄皮核桃之乡”等称号。

    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

    临城是河北省中南部的一个人口小县,域内面积多为荒山野岭,民间有这样的话语形容当地的条件艰苦:“晴天渴死牛,雨天遍地流,兔子不拉屎,鬼见也发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临城县政府把“生态立县”作为该县最为迫切的战略发展思路,以林果产业作为既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全力予以推进。通过与中国农大、北京农大、江南大学、河北农大等单位开展技术“联姻”,在他们的科学规划指导之下,采取标准化发展手段,大力开发薄皮核桃产业。一是加大研发力度,创建了薄皮核桃产业研发中心,申报和争取了国家和省市级研发项目,培育出了“绿岭1号、2号”等多个薄皮核桃新品种;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依托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了省级核桃种植技术标准,在全县实施规划、苗木、管理、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标准化管理,保证做到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在临城的龙头企业绿岭公司生产基地所在区域,该公司董事长高胜福告诉记者,这里土壤较差,属于浅山丘陵地带,多为石头和粘胶泥,以前连茅草、荆棘都很难生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以1亩地20元的价格承包了荒地,聘请河北农大植保系教授李保国到现场进行科研指导,引进客土造林技术改造土地,经过15年的发展,不仅发展了4个薄皮核桃生产基地,栽植面积2万多亩,带动辐射了周边十几个村、近千户农民,还培育出众多优良品种。

    目前,临城核桃种植遍布全县8个乡镇、100多个村,总面积达到27.8万亩,其中薄皮核桃18.6万亩,已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同时还引来山东、新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种植大户和苗木商贩,核桃苗供不应求,仅绿岭公司一家,育苗年收入就达4300万元,带动了全国的规模化生产。

    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

    核桃全身都是宝,核桃壳可以研制活性炭,核桃仁可以做核桃乳,提炼完核桃油还可以再做核桃蛋白粉。为此,临城县政府制定了《核桃深加工财政贴息暂行办法》,对核桃深加工项目实行贷款财政贴息,引导绿岭、绿蕾、仙源等企业新上了核桃深加工项目。

    在河北绿岭庄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深加工区,记者看到刚刚下线的核桃乳正在装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每项加工都能成倍增加效益。”高胜福说,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公司利用临城近20万亩薄皮核桃的资源优势,投资3.2亿元建设核桃深加工基地。目前,已建成核桃系列产品生产线9条,其中5条投产达效,生产核桃乳、核桃营养糊(粉)、核桃奶片、核桃油、核桃肽、核桃胶囊等6大类20多个产品。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加工核桃原果3万吨,销售额20亿元,利税1.6亿元,可以化解整个邢台市“百里百万亩核桃产业带”所产核桃的销售问题,有效拉动我省太行山区千里千万亩核桃产业带的形成。

    除了加快发展深加工外,临城各企业还大力完善营销体系,通过建立企业网站、组建专门网络营销队伍、搭建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及与百度、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网络购销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绿岭公司天猫旗舰店开设半年来,销售形势日趋火爆,仅2013年“双十一”当天,就实现销售额30余万元。

    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

    8月15日晚,临城县行政服务中心广场灯火通明、人山人海、鼓乐喧天,为期11天的第三届绿岭核桃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盛大开幕。以核桃为媒介,成千上万的外地客商进入临城,使得这个山区城市显得格外热闹,而这也是一个产业的兴起所带来的聚集效益。

    产业化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够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改变参与者的身份,改变城市面貌。因为临城核桃产业化的带动,目前,该县已经发展股份制企业50家,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产业化收益近30亿元,已经成为该县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收的最优产业。

    因为核桃产业的壮大,临城的薄皮核桃种植企业每年雇佣周边群众约10万人次到企业打工,支付工资2000多万元。现在,该县直接从事薄皮核桃生产的群众达3万多人,间接从事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业的2万多人。仅绿岭公司一家就不仅有300多名正式员工,同时日均雇佣周边村闲散劳动力2000余人,季节总用工2万余人次,还带动周边种植核桃的个体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由于薄皮核桃产业的带动,临城运输、包装、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例,以绿岭、绿蕾、蓝天城外人家核桃种植基地为中心,建成了绿廊绿道一期42公里自行车环线,打造了“绿色骑行专用道”,将核桃园、苹果园、玫瑰园、樱桃园、草莓园和中华寿桃园串接起来,营造形成“人在园中走、车在林中行”的独特休闲健身景观。

    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临城百姓收益显著增加,不仅数千名在企业打工的农民身份发生转变,在城里购房定居,推进了城市化发展,而且上百个核桃村富裕起来的农民相继建起了新民居单元楼,闫家庄、南沟村等规模种植核桃村还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和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

     【责任编辑:孙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