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精英返乡,为何一叶障目?

27.02.2015  12:38

早几天,众多博士、精英回乡过年,列举了种种事实,称对乡村未来很迷茫。

不可否认,他们说的,确实是事实。若在十几年前上学时,我也曾有过跟他们一样的感叹,也是像愤青一样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

但在城市工作的越久,对故乡却越来越眷恋,一切曾经熟悉的东西,在城市里,都显的弥足珍贵。相反,我看到了城里所没有的美好。

我17岁之前,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从未出过我们县的穷孩子。父母常年辛苦劳作,但年年因为提留款、农业税等,再加上我读书,年年的提留款都信贷员上门按手印贷款,且利息奇高,年利率高达26%,没两年我家已经负债一两万,母亲也曾经被他们扣到派出所,要求还款。

再看看现在呢,什么钱也不用交了吧。农民不再因被逼债而东躲西藏,不用再交什么公粮、提留款、农业税,农民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十多年前,爷爷奶奶去世前几年,没钱看病。最近几年,国家实施了新农合,看病报销,我今年大年29还接我一个姑姑出精神病院,姑父说,住院费用全部报销。前几年母亲做手术,也报销了50%,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农民也看的起病,住的起院了。

虽说现在回到家乡,看起来跟十几年前差不多,因为房子变化不大(房子多是90年代盖的),但农民的手头宽余了。我家是一个小山村,2000年前后,我家连肉都吃不起,一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肉。

这两年回家,我了解的情况是:邻居好几家的存款,远超过晚上这个所谓的城市白领,家里种的香菇、果树,一年少说好几万,农闲时再出去打打工,一天200-400元,一年也有好几万,每年收入在十万左右。好几家在县城早已买过了房子。

虽说他们赚钱赚的比较辛苦,不像城市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里,不会风吹日晒,但起码只要你勤劳能干,都会有不错的日子。

每一个偏远的村庄,几乎都铺了水泥路,农村的小汽车拥有量也越来越多。别跟我提什么小汽车显摆之类,农民兄弟完全有资格通过自己的劳动,拥有小汽车,享受跟城市人一样的便利。农民怎么了,农民不能有车吗?拿这个说事儿的,本身就看不起农民。

博士说,知识无力,这个我更不认同。我们的小村庄四面环山,大约只有十户人家,自从我考上大学后,几乎所有的小伙伴,都是走的读书上学这条路,不会再像90年代那样,初中一毕业就去南方打工。也许他们上不了名牌大学,但都通过读书,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用知识吃饭的工作。

再说说养老问题,我爷爷奶奶十几年前,也无钱看病。我七爷无儿无女,最近几年已经被接到镇上的福利院了,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大家都再说:他算享上福了。现在每人都可以领到养老金,尽管只有几十块,但比起之前,亦算进步。

山未变,水未变,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空气新鲜、食品天然、民风淳朴、恬静安逸、乡情浓厚。

这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农村,这是我亲眼所见。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刘栎毓)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