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绿色格局”孕育新希望

29.07.2015  19:05

  刚刚落幕不久的第三届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谊农场对外合作推介会暨驻华大使交往年会,让中捷产业园区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盛会期间,涵盖科技、航空、文化、旅游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涉及总投资约150亿元的10个绿色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中捷。

  与之对应的是,另有一批“相中”中捷的项目,却被以“不符合园区格局”婉拒门外。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一时发展,赢在项目;长远发展,胜在格局谋划。”中捷产业园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说,中捷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保持永续发展,必须构建“绿色格局”,“不在格局内的企业,即使项目再大,我们也一概不要!

  五大格局、绿色产业,新希望在“绿色格局”构建中孕育发展

  “‘十年增百倍’有一个现实因素,那就是我们的基数低。”在淡化了“速度”之后,吕振华如今提的最多的就是“格局”。在他看来,要形成强势、赢得主动,就必须统筹谋划,合理布局,这才是发展的制胜之道。

  在2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捷划出了五大功能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五大格局——高新产业、石化产业、物流产业、现代农业、都市产业,这也成为中捷转型发展的五大板块。

  发展空间打开,“填充”项目成为关键。

  高新产业加速集聚。能够过滤99.9%的P M2.5和杂味的纳米纱窗项目、日产5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项目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开启了中捷新的工业革命时代。

  石化产业提档升级。投资20亿元的蒽油加氢和投资48亿元的环保升级项目已扎根于石化工业区。同时,投资110亿元的重油深加工及260亿元的煤油一体化系列装置进入可研阶段。

  物流产业渐成规模。20平方公里的建材物流港,聚集着投资340亿元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全、环境最优的万国(国际)石材商贸城项目,投资38亿元的“互联网+”项目——午易家居物流港。两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预计实现就业逾10万人。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犇放中捷5万头奶牛现代养殖牧场项目已有1万头奶牛进场,农科中心及农产品仓储中心已投入使用,总投资40亿元的荷兰花卉科技园项目签约落地,高效、循环、休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现雏形。

  都市产业日益繁荣。五金机电城、城市综合体、企业总部等商贸服务项目快速推进,建设规模达60万平方米。

  “目前,全区在建超亿元项目42个,总投资326.6亿元。这些产业和项目都是‘绿色产品’。”吕振华说,中捷的新希望将在“绿色格局”中孕育、成长。

  循环链条、绿廊花海,“绿色”渐成中捷最鲜明的特征

  投资40亿元的中海油安全环保与清洁燃料升级项目,预计10月底投产达效;投资6.8亿元的新启元年产40万吨异辛烷项目已正式投运;投资28亿元的新欣园年产40万吨碳四精细化工一体化项目,预计年底竣工……吕振华介绍,到2020年,中捷产业园区仅石化工业区就将产生产值超千亿、利税近百亿元的效益。

  在一些人看来,石化产业的繁荣,往往意味着高排放、高污染。在中捷石化工业区,这种印象会被完全颠覆——企业间通过各种颜色的管道相互连接,原料、副产品、废弃物在企业之间相互传递,形成完整的循环链条。

  “循环经济不仅可把‘废物’吃干榨净,而且还能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规模效应,使企业具备更强竞争力。”中捷石化集团总经理于国臣说,中捷石化集团投资的新欣园年产40万吨碳四精细化工一体化项目,就是采用的此类循环模式。“吃掉”新启元公司产出的异丁烯,“吐出”异辛烷等紧缺产品,副产品再“反哺”给新启元,仅这一条产业链每年就能为企业省出上千万元的利润,其他循环链条带来的效益可想而知。

  区内的石化“龙头”中海油,今年10月将投产安全环保与清洁燃料升级项目,仅环保方面投入就超亿元,再加上循环产业链条和不间断的技术改造,也将基本实现“零排放”。

  在注重“减排”的同时,中捷还竭力做好“增绿”文章,重塑中捷环境优势,“绿色”渐成中捷最鲜明的特征。

  由于地下咸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适宜生长树木少,中捷昔日一度被称为“绿化禁区”,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白花花的盐碱滩。

  对生态环境的渴盼,加上科学种植方法的适用,使中捷人坚定了突破“绿化禁区”、建设“绿廊花海”的信心。目前,沿河“一线三点”、绕城“两环两带”、城区的“一海一岛”三大景观建设正在快马加鞭;化工大道景观带、七星湖公园、博海公园、农田林网、街道绿化陆续建成……

  如今,中捷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近19.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3%,其中规划区绿化面积38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9.6%,人均公园面积达8.1平方米。

  新平台、新思路,打造“绿色格局”新引擎

  近日,中欧产业园省级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中捷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个承载着国际交流合作、高新技术集聚、通航产业拉动为特色的中欧合作平台将在这里精彩绽放。

  中捷产业园区,前身是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谊农场,是一个特殊的国际合作层面的经济体。长久以来,这种少有的资源让中捷参与了更多具有国际性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欧产业园的设立,为中捷深化与欧洲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为抢抓新机遇,中捷建立了中东欧国家招商联络办公室,聘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前总理、前大使为招商顾问。同时,在部分中东欧国家组建专门招商代理机构,定期召开国际招商推介会,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的招商力度。

  目前,中欧产业园已引进中欧项目26个,其中捷克啤酒项目、德国劣质油加氢项目等17个项目落地和签约,波兰食品物流中心项目、捷克生物沼气热电联产项目等9个项目有望近期签约。

  在吕振华看来,中捷从过去一个农垦老场,发展到现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全国农垦区之首,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敢闯敢试。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绿色格局”,更需要在创新中蹚出新路子,迈开新步伐。

  通航产业发展基金——一个新模式的构建,将助力中捷通航产业展翅高飞。目前,中捷和北京一家通航公司分别出资2000万元、3000万元,成立通航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支持通航4S店、飞机维修、航空学校等项目,并收取一定的利息。项目做大后,基金实现保值或增值退出,再用于支持另外的项目。

  新模式使中捷“天空经济”发展加速。目前,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争取9月底开工,明年年底具备飞行条件;旋翼机制造生产基地项目正加紧推进,年产800至1000架德国“云舞I I”自转式旋翼机,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捷克F-A I R航空培训学院筛选出的首名飞行教练学员已前往捷克进修。再过几年,沧州人的“航天梦”将在这里起飞。

  致力于产业发展和集聚,中捷还探索成立技术投资租赁公司,尝试技术入股,引来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克纳米纱窗项目,根据相关协议,捷克方以技术入股,资金、土地、人员招聘等全部由中方企业负责;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试水众筹,通过团购+预购形式募集资金的模式,支持企业提档升级、突破瓶颈、加速发展;建立上市鼓励基金,支持企业上市,实现从“输血”到“输血+造血”的转变。

  随着“绿色格局”的轮廓逐渐清晰,中捷产业园区蓄足了发展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