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融资应让市场来帮忙

19.10.2015  19:00

  信息来源: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汇集各类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对中小企业而言,上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融资吗?如何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昨日上午,中鸿盛集团领军企业总部基地奠基仪式暨新三板启动仪式&新战略发布会在博罗县举行。这意味着,博罗县第一个较大规模的,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领军企业(总部经济)发展基地将在鸿达(国际)科技城建设成立。当日下午,该集团还在市区举办了中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暨上市培育高峰论坛。

  据了解,国务院研究室原综合司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兆熙,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代表李春伟,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上市服务联盟副理事长付廷席,《华夏时报》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市政协委员、中鸿盛集团董事长黄小波等参加高峰论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分别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上市出谋划策,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现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应进行整合性升级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希望不在于国企、央企的转型,而在中小企业,且这种转型不是两三年时间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深层次的调整。”水皮提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就目前经济转型调整来看,股市接下来很快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水皮还指出,不少企业在转型升级和上市过程中都会面临融资难题,这个难题不应该主要依靠财政资金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得靠商业力量和民间力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市场来帮忙。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李兆熙则从产业角度进行考虑,提出3条途径: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首先可以从工艺和设计的升级开始,把工艺精细化,以满足市场新需求;其次,还应通过功能升级,使产品更人性化、便利化;最后,还应该进行整合性升级,从订购、改组、跨行业升级等多方面进行升级。

  关键词企业发展

  对接国家战略借势发展

  演讲过程中,陈文玲列举了一组数据:我国总共有中小企业6666万家,占我国税收的50%,占我国GDP总量的60%。“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为中小企业发展大声叫好,他们已经成为我国非常庞大的力量,未来将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陈文玲说,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需要走4条途径:一是对接国家战略,留意国家大战略的总体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借势发展;二是对接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着重发展实体经济;三是对接资本市场,把握时机进行融资;四是把企业做精、做深,把企业做成百年品牌,切忌急功近利。“中小企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得强、做得久,不会被新常态的浪潮冲击。

  关键词上市融资

  把上市作为企业规范化发展途径

  企业上市仅仅是为了融资吗?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黄小波笃定地给出了答案:“上市是为了让企业在更规范的轨道上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融资。对我来说,上市是为了打造百年企业。”黄小波指出,领军企业总部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企业上市培育的场地,帮助企业规范化发展,为上市作好充足准备。

  对于企业上市的目的,水皮补充说:“中小企业普遍关心能不能上市、上市后能不能融资的问题。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新三板企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进行定价,而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融资。”他提出,中小企业应把上市作为企业规范化发展的途径,而不应该仅仅作为一条融资途径。

  鸿达科技城建成后将创造600亿以上产值

  据介绍,中鸿盛集团建设领军企业总部基地,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具体举措。该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聚集功能和效应,打造成为聚合创新发展资源、助推创新企业加快上市、跨越发展的新平台。该基地位于鸿达(国际)科技城,科技城占地1.2平方公里,将聚集一批高新科技优势企业,高起点打造以生态、人文、高科技、国际化为主题的现代化智慧城区。

  据了解,鸿达(国际)科技城建成后,将为当地政府创造600亿元以上产值、40亿元以上税收、提供多达4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