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资本市场热点回望

08.01.2016  09:18
  合力大救市

    

  国家牛市、改革牛市,转型牛市……当A股顽强挣脱了长达7年的熊市阴影,并相继翻越3000点、4000点和5000点等整数大关,甚至前期高点翘首可及时,一种亢奋与期待的投资气氛通过媒体迅猛地向四面八方穿透和扩散开来。然而,当触碰到5178.19点时,A股突然变脸,连续多日以2000只股票大面积跌停的方式狂坠不止,证监会之后紧急喊话,央行及时“双降”,但股指仅作了小幅反弹后再度选择转头向下,并重新以数日千只股票跌停的方式断崖式下坠,直接落至2850.71点。三个月不到的时间A股近被腰斩,个股更是哀鸿遍野。

  

  该出手时就出手。国务院紧急召开“一行三会”、财政部及部分央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商讨救市对策。随后,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有12家大型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汇金公司、央企等集体参与的“国家队”开始在市场上大手笔买入。不仅如此,证监会令箭齐发,规定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以及董监高人员半年内不得减持,限制期货空单和开仓交易量。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承诺将无限制地对中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公安部负责人带队入驻上海,调查和打击证券期货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减少对市场的承压,证监会作出了暂停IPO和再融资的决定,28家刚完成申购的IPO公司将所有资金退还申购人。

  

  证券法大修

  

  时隔10年之后,实施已经16年的《证券法》在2015年迎来了第二次修订。与前一次只是修修补补的外科手术式做法完全不同,本次《证券法》修改的核心思路就是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促进市场在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数量上看,2015年初步修订出的《证券法》草案共338条,其中新增122条、修改185条、删除22条。为了鼓励创业创新,草案中修改了股票发行条件,取消发行人财务状况及持续盈利能力等盈利性要求。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放松对市场的管制,草案第一次提出“证券合伙企业”的概念,并指定了相应的注册资本标准,这意味着合伙制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一支新旅即将诞生。

  

  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草案的又一个亮点。为此,草案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分配现金股利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上市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亏损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有盈余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现金股利。另外草案还规定,因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对投资者予以先期赔付。

  

  在众多的修改条文中,草案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变为注册制。

  

  市场大调理

  

  遗憾没有全部留在来年。伴随着年底IPO的重启,A股波幅逐渐减小,证券市场基本回归常态,而监管机构在此前后所连续展开的一系列市场治理与制度重建动作,更是为股市赋予全新的强劲脉动,令投资人看到了A股自我修复的空间以及未来的希望。

  

  鉴于配资尤其是场外配资在股市暴涨暴跌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在股灾之后展开了全方位和大规模的“去杠杆”行动,不仅存在于银行、信托的伞形配资被扼制,而且券商融资类互换业务被叫停,同时包括恒生网络、上海铭创、同花顺等相关公司信息技术系统被强制关闭。数据显示,至年底,融资余额规模已从最高峰的2.3万亿元降至1万元亿左右。为了进一步降低影响A股的危险杠杆,沪深两交易所还对两融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将投资者买入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50%上调至100%。

  

  虽然融资功能之于证券市场不可或缺,但每一次新股发行都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抽血”效应,进而加剧二级市场的不稳定性程度,因此,证监会对IPO进行了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改革,即将投资人原先申购新股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不仅如此,为了控制非理性涨跌给市场与投资者带来的危害并有效降低股灾发生的概率,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联合推出了指数熔断机制。按照总体安排,熔断制度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进行双向熔断。

  

  整肃掀风暴

  

  股灾缘于人祸,而人祸则发端于违规与贪婪。因此,监管机构在2015年掀起了力度空前的整肃风暴,从而编织出了中国股市历史上一道罕见的靓丽风景线。

  

  由于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恒生网络、上海铭创、同花顺等三公司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其中恒生网络被罚金额达5.31亿元之巨,创行业罚金历史之最。由于违规减持,证监会先后共对10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后两次的罚金合计达到1.52亿元。由于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且行为涉嫌违法犯罪,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于券商而言,2015年可谓接受监管部门处罚的“大年”。因为两融业务违规等问题,2015年先后有19家券商受到了处罚,其中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方正证券受到了高达2.4亿元的重罚。统计资料显示,国内23家上市券商中,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就有5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为近年来所罕见。

  

  券商高层在2015年的大面积地震与塌方同样为史上所少有,其中中信证券为“重灾区”,包括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董事总经理徐刚在内的12名高管均因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在此之前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家中自杀身亡。除此之外,国泰君安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阎峰也被公安机关带走,招商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原总经理马逸伦被司法机关批捕。

  

  值得注意的是,熊熊燃烧的稽查大火也烧到了监管机构“大本营”。继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张育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领导职务并接受组织调查之后,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落马被查,从而成为目前为止证监会被查的最高级别官员。资料显示,包括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胡世辉、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稽查总队副总队长习龙生等在内,2015年证监会已有8人落马,监管机构拔毒整饬的力度空前罕见。

  

  火热新三板

  

  在经过从区域试点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十年蛰伏与发展之后,新三板在2015年成功地跃升为场内证券交易市场,而且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底部的最基础性证券市场,新三板的门槛相对于A股或是海外上市要宽松得多,由此吸引了大批企业投身其中。统计表明,截至2015年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4313家,总市值20726.25亿元,较2014年增长351.24%,而且还有600多家企业处于候审过程之中。

  

  根据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新三板实现了对证监会18个门类、84个大类行业的覆盖,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而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当中,既有像恒大淘宝、中科招商等为代表的极具产业特色的领军企业,也有以阿拉科技、铁血网为代表的稀缺行业成长劲旅,还有以一诺银华、真爱股份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实体。不仅如此,新三板还吸引了大量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步伐,其中百合网、天涯社区等10多家企业准备递交挂牌新三板的相关材料。

  

  为了更好地引导新三板,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设置了基础层、创新层以及维持标准三套并行标准。全国股转系统将从符合基础层标准的挂牌公司中自动筛选出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同时创新层公司符合相关标准后自动转板为创业板公司,但若创新层挂牌公司两年不符合维持标准,将被调整到基础层。因此,新三板不仅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同时还是向更上层的市场输送优质企业的宽阔通道,其启下承上功能异常显著。

  

  公司债井喷

  

  中国股市中历来的  “小个子”公司债,在2015年以持续昂扬的上翘之势托起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数据显示,2015年前10月,沪深两市交易所今年共发行公司债414支,发行规模共计4287亿元,为2014年的3倍之多。与此同时,公司债发行得到了平均5倍左右的认购。

  

  修订完善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在年初的发布,无疑成为了点燃公司债激情的导火索。该办法不仅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制法人发行公司债券,而且取消了发行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40%的融资规模限制,同时,新政还取消了公司债券公开发行的保荐制和发审委制度,以简化审核流程。这种大尺度市场化创新行为刺激公司债从慢热走向火爆。

  

  公司债一改往日沉闷而进入劲爆状态,理应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一个重大成果,同时公司债的供求旺盛也的确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并使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但作为一种投资品种,公司债的风险也开始令市场警惕。数据显示,2015年已有天威英利、珠海中富、雨润食品、二重集团和四川圣达等8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而且由于公司债大小公募的杠杆率一般都达3倍以上甚至更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投资风险会迅速上升。

  

  并购潮水涌

  

  继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四部委在2015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之后,证监会还修订了相关证券期货的法律规定,将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从25%扩大至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同时,证监会还压缩了并购审核流程。由此,2015年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异常活跃,并购规模快速扩张。数据显示,1月至10月,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达1.57万亿元,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

  

  央企无疑成为资本市场并购的排头兵。紧追着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整合为“中国中车”的步伐,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也顺利组合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不久,中铁二局以置出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中国中铁旗下四公司100%股权实现等值资产置换。与此同时,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等5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另外,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也在年底收官。

  

  除了央企外,地方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与混改也纷纷拉开帷幕。上海、广东、重庆、山东、北京、湖南、江西等地均提出了资产整合、兼并重组的目标取向和明确的政策支持。不过,相对于民企而言,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并购交易活跃度总体上要略逊一筹。资料显示,2015年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交易2100多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参与了其中的约540单,占比仅为26%。

  

  二级市场火热的并购助燃了各路资本踊跃参与股权交易的欲望,阳光私募、股权基金、保险资金甚至个人投资者等渐次粉墨登场。其中以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为代表的保险资本在二级市场频频掀起举牌大浪,过去一年中险资举牌资金超过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举牌王”。

  

  国际化加速

  

  尽管A股走势一波三折,但对外开放的节奏却不断提速。作为传统的国际化项目,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在2015年展现了齐头并进的态势,其中获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共计达到281家,可操盘资金总额增长到736.15亿美元;相对于QFII,经过5年试点的RQFII更是在过去一年中加速膨胀。全年RQFII额度净增1368亿美元,实际控盘资金总规模递增至4365.25亿元。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试点资格,总额度为11100亿元。

  

  策应沪港通以及正在预热的深港通,陆港两地在2015年7月初正式签署了《基金互认安排监管合作备忘录》。按照规定标准,香港和大陆市场分别有100只和580只基金符合申请互认资格。数据显示,沪港通开通一周年来,共计230个交易日里北上方向使用了约121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为A股市场贡献了1.538万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同时南下方向在225个交易日里共使用约924亿元人民币额度,成交总金额约为7420亿港元。

  

  更具广泛意义的是,MSCI在2015年11月底首次将在美上市中概股纳入其中国A股指数和明晟中国指数。另外,作为一个跨国创新之举,中国与英国政府已经达成创建“沪伦通”的共识,并且启动了可行性研究。

  

  公募忙“奔私

  

  曾几何时,能够加入公募基金公司从而掌控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是不少投行精英的职业之梦。但2015年却是基金公司高层变动最大的一年。统计显示,过去一年中共计有17位总经理离职,离职数量居历年高位;与此同时,共有26位总经理公告上任履新,创出单年度总经理履新最高纪录。

  

  除极少数行业内部流动外,不少公募高管离职后选择投身私募基金创业。数据显示,算上离职的总经理,2015年共有306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投奔到了私募,创出基金业“奔私”的年度新高。同时观察发现,公募基金“奔私”与A股行情保持着高度的阶段性正关联。2015年1-6月股指持续上扬,“奔私”人数最多,月均达到近30人;但7月之后行情急转直下,“奔私”人数月均不足10人;而在进入11月之后,“奔私”人数开始回升,年底最后两月从公募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达到了70多人。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显然与实现自我投资理想以及与提高薪酬结构等直接相关。相比表面繁荣实质滞涨的公募基金,近年来私募基金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股市的活跃和私募基金的大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包括基金公司高管人才的加盟。不过,由于连续多年基金经理的大量“奔私”,已使公募基金的人才荒问题更加突出。数据显示,经过2015年新的“奔私”潮之后,目前公募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已降至3年以下,仅为2.74年,整个公募行业面临人才“断档”危机。

  

  任性狂改名

  

  更换一个撩人眼球的名字,等于披上了时髦的“马甲”;重取一个美轮美奂的称谓,等于打上了时尚的“标签”……A股市场上市公司盛行的更名易姓与提高颜值之风在2015年达到高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共有184家上市公司更改了证券简称,总更名次数多达189次,为历年之最。

  

  从分类来看,因ST改名的上市公司只有26家,其余的136家改名易姓均由非ST因素所引起。在庞大的上市公司改名阵营中,有像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因实质性的资产重组而必须改名的;有像远东电缆改名智慧能源、宜华地产改名为宜华健康等完全脱离企业主营业务和战略方向的;有像海隆股份更名为二三四五、深达声A改名为零七股份等玩数字游戏的;也有像开元投资更名为国际医疗那样为了彰显“国际范”的。追逐市场热点、借机概念炒作成为上市公司改名换姓的基本特色。

  

  除了极少数企业更名后得以华丽转身和业绩速成外,过去一年中更多的企业改名之后不是原地踏步,就是艰难蛰伏,甚至命运乖蹇。更为重要的是,任性的改名极易给市场形成误导。为此,中国证监会先后向熊猫烟花、山水文化、远东电缆和多伦股份等改名企业发出问询函,敦促改名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更名原因,包括更名的依据、简称与公司经营的相关性和合理性、未来规划等影响投资者价值判断的重要信息,同时充分揭示股票简称更名可能引发的市场投资风险。(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