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国“创客”兴起 民间力量助力国家创新战略

28.02.2015  19:04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李树峰 冯璐 毛思倩)“创客”潘昊的故事可以追溯到7年前:2008年,毕业两年多的潘昊从英特尔公司辞职,从小喜欢小发明的他在北京租了间房,成为一名“创客”。2010年,潘昊成立了深圳第一个创客空间——柴火空间,目前空间会员已接近1000人。

    “柴火空间”坐落在深圳华侨城内的一间小厂房中。玻璃橱窗里摆满了创意产品,从拼装机器人到可以加热水杯的杯垫,都可以自己动手拼装。再往里看,目光很容易就被一片挂满了各式电子元器件的展示墙吸引,不时有人过来,拿起一个元器件观察摆弄。

    像潘昊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创客”群体中,提倡自己动手的“创客文化”正席卷中国各大城市。

    “创客”一词对应英文的maker,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这样描述创客: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制作产品;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将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自己动手制作)的未来,其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创客们通常在固定的场所聚会,这些场所被称为“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提供场地和基本的工具,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们因为兴趣聚集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并一起动手,将想法变成现实。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创客的数量庞大,并有着成熟的活动空间。北京创客空间、深圳的柴火空间和上海的新车间,是成立较早且知名度最高的三个场所。成都、西安、重庆等中西部城市,也有大量的创客在活动。

    “国外有车库文化,但是中国没有。”西安创客空间发起人赵哲松说,自己设立创客空间,就是要给有类似想法的人提供一个平台。

    赵哲松创办的创客空间位于西安市一所大学附近。空间提供免费的场地、工具、茶水和咖啡。来这里的人有西安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已经工作,但是对动手和创新感兴趣的人。

    “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想法,”在西安一家 国企 担任工程师的马健说,“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大家还可以一起动手创作,收获非常大。

    不少创客怀揣 创业 梦想,希望将自己的创意商业化。在这部分人看来,现在有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可以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产品,这比“乔布斯们”创业时的车库要好太多。有不少创意产品获得了投资者的支持,甚至卖到了国外。

    创客们的实践多是出于兴趣,松散又很难形成规模。但这种民间自发的创新实践却与中国政府的宏大目标不谋而合:中国政府希望调动民间力量,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