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引发投资变局

19.07.2016  20:35

阅读提示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6.7%,其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出口下降2.1%,消费增长10.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今年以来增速呈现较大回落态势。但中国经济转型调整带来投资变局,蕴藏着积极的趋势性变化。

其中包括新投资机遇不断生成,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猛,更多依靠市场、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投资模式正在形成。

专家表示,在消费稳健、就业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短期下滑,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好增长奠定基础。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投资有望呈现逐步探底企稳态势。

1民间投资青睐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国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增速比1月至5月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

专家认为,占民间投资比重近半的制造业低迷是此次民间投资走势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山东省一份民间投资调研报告显示,民间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90%。受市场环境、产能过剩影响,35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有39.9%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有37.98%的企业表示当前投资意愿弱或缩小投资规模。

然而,与多地传统制造业企业所出现的形势不同,在一些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引发民间投资的“井喷”。

今年前4个月,江苏苏州的民间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投资同比增长199.7%。山东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四个行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5.8%、37.8%、58.8%和26.1%。

行业上的“冰火两重天”在地域上也表现出“冷暖”分化。前5个月,东中西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5.7%、2%、-29.3%,呈现出东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局面。

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不少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成为工业技术改造的“主力军”。

今年前4个月,江苏的企业技改投资中民间投资占8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76.5%。一部分企业在坚守中加快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则瞄准养老、“互联网+”、3D打印等高科技和第三产业领域,加快进军步伐。在我国制造业老工业基地沈阳,模具制造、3D打印等新兴制造业成为民间投资新领域。

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流向与国家不断放宽投资领域有关。近日,国办再次发文,要求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

尽管转型升级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共识,但投资领域放开与实际操作中的“隐形门槛”并存,现实中仍有不少阻碍民资开辟新空间的“拦路虎”。

专家表示,帮助企业爬坡过坎,政府应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及创新性民企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在放开更多领域的同时破除“隐形门槛”,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让民企想投资、敢投资、能投资。

2在华外企抢抓机遇加速重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华外资迎来结构性“拐点”,从要素成本驱动转向创新研发驱动,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它们正在加速重构,以抓住中国经济在创新、市场和工业化转型三个层面催生的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是一个发展世界级创新的理想之地,这已成为众多在华外企的共识。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聚集。目前,外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400家,研发辐射范围由早期的主要针对国内制造业,拓展到面向亚洲乃至全球,一些研发中心呈现向研发总部升级的趋势。

庞大的中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深耕中国的重要原因。

规模总投资达到195亿元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近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无论是数字化、车联网、新能源车,还是中长期实现自动驾驶等科技,影响汽车工业长远走势的基本动因在中国市场发生得更快,大众汽车必须紧紧把握中国市场的机会。

为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多地在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上进行改革。目前,北京正在进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六大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转型,也让在华外资看到了巨大机遇。

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外企减资或向东南亚等经营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转移。但也有分析指出,如果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推广智能制造,中国工业化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数据的变化揭示着在华外资企业投资之变。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但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同比增加99.7%,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增加6.2%。上半年,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380余家,投资额较大的行业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以及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3理性看待投资增速换挡趋势

投资增速回落的背后蕴藏着哪些趋势性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投资变局?

分析认为,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投资下行。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王宝滨分析,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40%。1月至5月工业投资增速比前4个月回落1.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市场需求不足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的影响。

尽管投资依然承压,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通过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引导民间资本,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以及投资审批等改革推进,今年下半年投资将会呈现逐步探底企稳态势。

同时,专家指出,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投资在宏观经济“阵营”中的角色需要转换,对投资增速的换挡趋势要理性看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表示:“在消费稳健、就业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的短期下滑,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好增长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过去我国经济运行稳不稳,主要是看投资“脸色”,现在更多地转向看消费数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以前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但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也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不过,短期内仍不能忽视投资的巨大作用。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表示,在“三驾马车”中,外需一时难有大的变化,消费仍是慢变量,而扩大合理有效投资,能够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培育新动能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投资结构、走向、模式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都在助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投资结构上,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猛。今年1月至5月,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6%,比全部投资增长速度高4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57.4%,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在投资走向上,稳增长与补短板并重。根据部署,我国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重大项目,以有效投资补上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资短板。

在投资模式上,更多依靠市场、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促进民间资本投资PPP项目。许昆林表示,公益性项目投资主要靠财政,收益比较高的项目靠社会资本来投资。而处于两者之间的投资项目,资金量大,回报并不高,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是投资领域的一块短板。需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专项建设资金和PPP的优势,让资金渠道的畅通与合理的回报机制相得益彰,使投资进入共同发力、共同受益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