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全面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阐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通报了中国粮食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的原则和措施,并结合未来展望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主张。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和解读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分为前言、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结束语等6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系统宣示我国粮食安全政府立场和政策主张,增进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务锋指出,白皮书突出强调了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的战略定位,集中展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成就,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介绍了国际粮食合作的丰硕成果,展望了未来粮食安全政策举措。
谈到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张务锋表示,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第一,粮食产量高、库存充足。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第二,市场供应稳、粮食价格稳。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充裕,不脱销、不断档,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第三是保障能力强、调控能力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建立健全,进一步压实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宏观调控手段更为灵活,打出了一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粮食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高了粮食供求平衡质量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如何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问题,苏伟指出,要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收益。为此,国家采取了降成本、抓收购、增收益一系列措施,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种粮成本,提升售粮服务水平,引导农民以“优粮优价”增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储备也相应得到充实。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总体来讲,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论及粮食储备能否保障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黄炜表示。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正面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20多年来,中国用生动有力的实践,兑现了向世人的承诺。
白皮书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两个重要指标有力的说明,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占全球近1/5的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