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09.03.2015  13:07

外交部部长王毅昨答记者问,开场即提马航客机失联一周年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毅以“向女记者们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女同胞们致以诚挚的祝福”作为记者会的开场白。在记者开始提问前,王毅说:“记得去年的今天,马航370航班失联。一年过去了,飞机还没有找到,但搜寻仍将继续!对于370航班的乘客家属,今天是艰难的一天,我们的心和你们在一起。

记者会历时1小时35分钟,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外交丰收之年如何体现?

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记者:你曾说过,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你如何评价这个丰收之年?2015年中国外交又将有哪些看点和关键词?

王毅:2014年的中国外交确实是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两大主场外交,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解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中国作用。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到去年年底,我们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朋友和好伙伴越来越多。

2015年,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拓展全方位外交,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

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扩大彼此利益的契合点,探讨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合作支点建设,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加快自贸谈判进程。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多早期收获,助推亚欧大陆的整体振兴。

两条主线”就是做好和平与发展这两篇大文章。我们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使中国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我们将以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联合国发展峰会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制定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15后发展议程和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安排,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如何便利公民出行?

可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不断攀升,今年春节又掀起一股海外旅游热潮。中国外交部在便利中国公民出行和保护他们在海外正当权益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

王毅:去年中国公民出境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还有2万多家中国企业、数百万中国同胞生活和工作在世界各地。海外维权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责任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始终把每一位同胞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千方百计推进海外民生工程。

去年,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为海外游子与祖国亲人之间架起了一条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绿色通道。不管同胞们身处海外哪个角落,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拨通这个电话,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的帮助。“12308”开通仅仅半年,就接到3万多通电话。很多同胞表示,有了这条热线,在国外更踏实了,感到祖国随时都在身边。我们希望更多同胞知道这条热线,用好这条热线。有困难,请拨12308!

我们在签证便利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去年一年我们又同24个国家签署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的目的地已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家可能对去年中美签证互惠安排印象最为深刻,两国民众办妥签证后5到10年内,只要拿着护照、买张机票就可以便捷地往来于太平洋两岸。我还要告诉大家,中国和加拿大刚刚就互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签证达成一致,明天就将正式实施。

海外民生工程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要跟到哪里。我们会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让同胞们更直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为大家出国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大家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且走得更顺利,更安全,更舒心!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

记者: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或者称中方借拉紧周边经济纽带以谋求地缘政治和其他利益?

王毅:“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既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我们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中俄如何开展合作?

中俄关系不受国际风云影响

记者: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卢布大幅贬值背景下,中国将如何与俄罗斯开展合作,特别是推进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中俄如何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

王毅:中俄关系不受国际风云影响,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由于中俄双方已经建立起牢固的战略互信,两国关系更趋成熟、稳定。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之间有着相互支持的好传统。两国人民的友谊也为加强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中俄务实合作是因为相互需要,秉持的是互利双赢,而且有着巨大内生动力和提升空间。今年,中俄务实合作有望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我们将力争实现双边贸易1000亿美元目标,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协议并启动对接,全面开工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并签署西线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加快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进程,启动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合作,推进高铁建设合作等。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深化双方在金融、油气、核能等领域的合作。

中俄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愿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继续开展战略协调与合作。今年,中俄将各自举办一系列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我们将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际正义和二战成果。

如何评论“中国挑战国际秩序说”?

我们想的是让这艘大船开得更稳

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有人说中国想要挑战甚至推翻现有国际秩序,推动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我要明确地讲,中国历来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如果把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比作一艘大船,70年前中国就曾经亲手参加了它的设计和建造。而且,中国还是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今天,我们和190多个国家同在这条船上,我们想的决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如何和各国共同努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方向开得更稳更好。

70年来,国际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秩序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非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总的方向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尤其是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更安全。

中美如何解决亚太海上争端?

不用显微镜放大问题 要更多地端起望远镜

记者:上个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加强在地区和国际性挑战上的沟通协调”。今年下半年习主席将对美国进行访问,中美加强沟通协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如何帮助两国解决网络安全分歧或亚太地区海上争端?

王毅:习近平主席将于今年秋天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期待两国元首继瀛台夜话之后再续佳话,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举,不会一帆风顺,但却势在必行,因为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句话叫“心诚则灵”。只要双方拿出诚意,守住“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筑牢“相互尊重”这个基础,就能做好“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

中美是两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分歧,分歧也不会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一夜消失。但我们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更多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提出建立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得到很多国家积极响应。中美在亚太地区利益最交织、互动最频繁。我们认为,新型大国关系应从亚太做起。只要双方建立和增进战略互信,彼此积极良性互动,中美就一定能共同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至于网络安全问题,中美都是互联网大国,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我们希望网络空间成为两国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摩擦的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