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27.05.2015  13:54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

军事专家解读《中国的军事战略》亮点

 

亮点一:“四个维护”成为中国军队新使命

白皮书说——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四个维护”为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亮点二:中国军队八项战略任务

白皮书说——

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专家解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冰:关于军队的任务,过去我们一般用“总任务”“总目标”等表述方式来作出要求。这部白皮书第一次明确了军队的8项战略任务,涵盖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还涉及太空、网络等新型安全领域。

亮点三:“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白皮书说——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

专家解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积极防御”的本质是“防御”,要义在“积极”。长期以来,正是基于坚持这一战略思想的坚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不搞侵略扩张,不称霸,不争霸,我国才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赢得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亮点四:“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白皮书说——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

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专家解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淼:中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涉及大国因素、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等方方面面。在相互利益高度依存的今天,地区任何一个地方生乱甚至生战,都会对各方的长远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中国对维护和促进地区安全稳定的意愿是强烈的,对可能严重冲击我国发展重要机遇期的风险是高度警惕的。

亮点五:首提“海外利益攸关区

白皮书说——

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专家解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我国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概念,这表明,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已经成为军事战略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全球化时代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亮点六:首次公布海军战略转型

白皮书说——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的战略转型并未改变中国海军的防御性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海军延伸航行轨迹,是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和相关法律文件履行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而“远海护卫”的本质,则是在远海通过合作的方式维护海上安全,从而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中国海军参与的护航、搜救行动,都是很好的证明。

亮点七:首次披露“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白皮书说——

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

网络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柱和国家安全新领域……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斗争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

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建设完善核力量体系。

专家解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新形势下,各主要大国在海洋、太空、网络和核领域的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重要的安全关切。只有拓宽战略视野、树立前瞻思维,积极关注和有效应对这些重大安全领域威胁,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亮点八:中国军队将“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白皮书说——

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释清仁:当前,我军对外军事交流正在向全方位发展军事关系、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转变。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军队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也是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首部专门阐述中国军事战略的白皮书。军事科学院的军事专家们对这部白皮书中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从严惩处严重涉医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典型案例中的连恩青故意杀人案,从案发起就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就在这一批典型案例发布前一天,2015年5月25日,连恩青被依法执行死刑。

法院查明,连恩青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耳鼻喉科医生蔡朝阳的手术治疗后,认为手术效果不佳,多次复查、投诉、要求再次手术未果,遂心生怨恨,预谋报复杀人。2013年10月25日,连恩青携带事先准备的木柄铁锤、尖刀,来到医院,先后锤击、捅刺多名医生。

据介绍,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155件。

最高法刑五庭审判长马岩表示,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严重涉医犯罪。对于无端猜疑,蓄意报复,犯罪手段残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或者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以受他人委托处理医疗纠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行为的被告人,坚持依法严惩,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2件属于医院停尸、摆花圈、打砸医院等近年来出现的典型“医闹”行为。此外,典型案例中的王敏寻衅滋事案中,王敏在某美容整形医院进行鼻部整形术失败后,两次到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接受了鼻部整形修复重建术。术后她不满效果,多次到该科室纠缠、吵闹,用红色油漆在门诊室墙壁、门上乱涂乱画,书写侮辱性文字,打砸办公用品及门窗等,并指使他人在上班途中殴打医生。王敏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要打击也要疏导法院力求多角度化解医患矛盾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专业性让医生往往占据主动,但并不意味着患者就是只能采用打砸医院、违规停尸、设灵堂、堵大门……甚至杀医伤医等极端手段才能‘维权’。”马岩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受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26962件,审结23001件。

对于涉医违法案件,马岩介绍,人民法院已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一手抓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一手抓医疗纠纷多元处理机制,积极推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通过各方努力,医疗纠纷有所减少,涉医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亿人次,而同期医疗纠纷下降8.7%,涉医违法案件下降10.6%。总体上,各地医疗秩序明显好转,医患双方满意度有所提升。

他表示,下一步最高法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监督、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惩处涉医犯罪,形成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的良好氛围,医疗机构要对医疗纠纷早发现、早解决,畅通投诉和纠纷解决渠道,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