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开始腾飞

31.08.2015  10:52
   

图为吕会会在比赛中庆祝。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杨明

中国田坛从“刘翔时代”的一枝独秀,变成今日的百花齐放,长期落后的中国田径终于走出低谷,开始腾飞。

从2008到2015的七年间,“鸟巢”见证了中国田径发展轨迹的两个极点:北京奥运会的几乎“全军覆没”和北京世锦赛的崛起腾飞。

七年前,当刘翔将“1356”号码撕下,转身退出比赛的那一瞬间,中国田径的“”塌了。“飞人”折戟后,中国田径在奥运赛场几乎空手而归,仅拿到两枚铜牌。刘翔在奥运会上的败走,引发了全民海啸般的情绪失控。

中国选手这次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继续强势,更为可喜的是落后项目上有了重大突破。最大的突破来自男子短跑,苏炳添成为第一个站上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的亚洲选手,中国选手组成的4×100米接力队,居然在决赛中奇迹般地赢得了银牌,爆出了本届大赛上最大的“冷门”。中国选手三人集体杀入男子跳远决赛,最终名列3、4、5名,如此“”的团体实力令美国队都“垂涎三尺”。

中国队崛起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吗?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两年前,田管中心启动了“1516计划”,加大田径改革,对国家队重点项目重新布局,针对几大项目群进行竞赛改革,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明确提出在巩固女子投掷、男女竞走等重点项目,防止大起大落外,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等列为潜在突破点,成立跳跃项群管理团队,聘请著名外国教练,举办室内跳跃公开赛等。

从鸟巢到鸟巢,七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不仅仅是中国队的奖牌数量,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赛场之外。中国体育的大变革时代来临,以往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和狭窄的体育观开始转变,跑步热降临神州大地,国际田径大赛纷纷落户中国。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田坛,为中国田径的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勇气。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