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渤海城市“抱团”对接京津冀
新华网太原9月15日电(记者马晓媛晏国政)近日在太原召开的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七次市长会议上,参加会议的50个城市就推动区域产业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探索共建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完善区域产业合作会商机制等内容。
这是环渤海地区为对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而做出的又一努力。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内蒙古等省份,GDP总量大约占到全国的30%,人口数接近全国的1/4。这一区域的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既是北方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天然结合部,又是通向亚太地区的出海口。
“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但其范围大小一直没有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说,去年2月,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了三省市这个范围,今年4月,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出台。
在此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如何对接和融入这一国家战略,成为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
“环渤海各市的合作由来已久,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合会成立近30年来,在多层次、多领域取得了成果。”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秘书张建国介绍说,作为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区域合作组织,联席会已有50个成员市,对接京津冀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区域合作的方向和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引擎。”长治市政府副秘书长秦志云认为,各市应当积极参与这一国家战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跨区域分工合作和功能互补,实现共赢。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庞金华表示,环渤海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推动各市间的产业协同、市场协同、基础设施协同、环保协同、公共服务协同,构建组织协调平台、交通网络平台、产业合作平台、科研服务平台和金融支撑平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环渤海地区城市间的合作已经开始。去年8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西大同市、河北张家口市三地签署“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协议”,在交通、旅游、生态环保等方面加强合作。此外,呼伦贝尔市与沈阳市、太原市与乌兰察布市等分别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郝寿义指出,制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对接的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并努力使之上升为国家规划,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应当努力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