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献血窘境待解:破解“血荒”需开源节流并行

14.06.2014  16:27

    记者 阚枫

    今天是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频繁曝出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而中国的献血率在全球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民众献血误区、城市血荒频现、“血头血霸”乱象……当前中国,诸多献血窘境亟待破解。

    “血荒”现象频发 中国人献血率不足1%

    5月底,由于连日的暴雨天气,深圳各捐血点的献血量受到严重影响,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再度曝出血库告急,网络上,血库“靠天吃饭”的现象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而在稍早前的4月,有网帖曝出,四川南充中心医院有规定称,如果要做大手术,必须让病人家属先去献800ml血。消息一出即引发舆论关注,虽然院方回应并无强制规定,但是承认血站长期缺血的事实。

    近年来,“血荒”的字眼频频见诸于中国媒体。特别是2010年底,中国十余个大中城市几乎同时出现血库告急的情况,血荒一度成为全国性话题。此后,一些地区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渐渐出现扩大化、常态化趋势。

    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今年春节以来,曝出血库告急的城市就涉及浙江、河南、海南、甘肃、四川、广西、广东等十余省份。

    连年血荒,“”从何来?根据官方2012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在中国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持续较低的献血率让“捉襟见肘”成为中国一些城市血库的常态。

    “观念误区和宣传不足。”在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会长汪德清眼中,这两者是中国献血率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传统观念上认为流血伤元气,而且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保持完整,献血的公益意识还不高。此外,由于宣传不足,一些人不相信献血的安全性,害怕病菌感染。” 汪德清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对于一些地区的血液紧张现象,汪德清说,目前中国的献血主力还是大学生和农民工,所以一些地区多在寒暑假出现季节性血液不足。此外,中国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一些医院集中的大城市,临床用血量长期保持高位,用血紧张也易发、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