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驳斥中国搭便车论: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30%

15.09.2014  10:04

     有人指责中国“搭便车”,数据和分析却表明

    中国红利促进世界发展(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专访时抛出了所谓的“中国搭便车”一说,指责中国只会搭便车。他说:“中国是在搭便车,而且已经搭了30年,这种方式让他们很受用。”据了解,他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如此表述。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观点片面且漏洞百出,误导国际社会。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际及美国问题研究专家。

     “中国搭便车”论谬误何在?

    说法片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是互利互惠的

    针对“中国搭便车”论,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反问道:“奥巴马说中国30年来在‘搭便车’,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和平外交政策,难道对美国和世界没有好处吗?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家栋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分工,相互提供产品与服务,包括国际政治和安全服务。如果把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描述为“搭便车”,也应该是相互“搭便车”。

    张家栋分析说,“中国搭便车”论是美国的霸权思想和美国例外论在作怪。美国人认为:第一,这个世界的基本秩序是由美国维护的。第二,自己的国际行为是无私的国际主义,包括其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在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干涉行为,都是在提供公共产品,不是服务美国自身利益。基于此,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不站在美国一边,不参与美国发起的战争和干涉活动,就是不为世界出力,就是“搭便车”。

    “一方面要承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一定贡献;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对国际社会作出了很多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金灿荣说,在美非峰会上,美国也抱怨中国占用非洲各国资源来促进自身发展,非洲国家则反驳,认为中国的投资为各国都带来了好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分析,“搭车”以及愿意“被搭车”,不是简单的给予以及获取利益的关系。事实上,西方从中国发展中也获益匪浅。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卡斯特县曾是有名的纺织业重镇,但到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2013年底以来,中国浙江科尔集团投资2.18亿美元在当地建厂,“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截至2013年,已有17家中国公司在南卡州投资,投资额6.56亿美元。

     “中国红利”贡献多多

    权威预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为和平稳定安全发挥了“正能量

    多位专家认为,中国登上世界发展的这辆大车,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红利”。“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达到30%,未来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金灿荣说。

    张家栋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广大世界民众接触更优质服务和商品的梦想,让很多人包括亚非贫困民众都可以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例如,美欧发明手机和上网功能,中国人将之草根化、平民化。而美国的双赤字之所以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危机,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和资金是重要支持。

    在今年世界杯足球赛事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为包括决赛在内的24场比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圆满完成保电工作。世界杯用球“桑巴荣耀”也大部分来自中国。

    在援助上,沈丁立表示,中国已从受援国变成援助国,给世界欠发达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国新办日前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共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国,非洲地区51国,大洋洲地区9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国,欧洲地区12国。此外,中国还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