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和“礼性”

06.04.2016  16:31
主  讲  人  : 孙小淳        教授

活动时间: 04月13日14时30分       

地            点  : 美术学院报告厅

讲座内容: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学?可以用“诗性”和“礼性”来概括和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性质和特点。“诗性”表现在科学创造之中。中国古代科学的想象、推理、论证和表述,就像写诗一样,基本方法是取象类比,通过“兴象”构建事物的意义,并对应到人事与社会。“礼性”表现在科学应用之中。礼是人类文明的根本,礼就是秩序,也就是政治。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的知识也是为建立社会的秩序服务的。知识的动用包括“象天”、“仪地”、“和时”、“顺民”和“供神”等。

主讲人介绍: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12月出生,江苏溧阳人。1984年获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天文学史研究,著有The Chinese Sky During the Han 及多篇学术论文。现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执行理事会执委,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DHST)执行理事会执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等职。

发布时间:2016-04-06 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