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十三五”期间全市5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06.07.2016  13:35

    连日来, 石家庄 平山 县苏家庄乡上东峪村的贫困户谢建文,天天守在自家核桃林里,像照顾孩子一样打理着林下的柴胡苗,生怕有啥闪失,影响了他们全家6口人的脱贫大计。

    原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就带领着全村人如火如荼地搞起了药材种植试点,还引进农业企业和村集体合作建起了绿色蔬菜大棚,又谋划着搞林下养殖……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的启动,昔日的贫困小山村一下子焕发了新活力,乡亲们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儿十足。

    其实,上东峪村的变化只是石家庄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组建了最强大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设计了顶层精准扶贫模式,选派了584个驻村工作组进入贫困村,并启动了严密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以推进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石家庄市计划今年完成7.95万人的脱贫任务,“十三五”期间对全市58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24.3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任务,确保实现一户不漏,如期脱贫。

     全方位精准扶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贵在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精准发力。

    今年初,为确保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邢国辉任第一副组长,市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组成了脱贫工作机构的“最强阵容”。各县也成立了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

    与此同时,在坚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的原则下,全市启动实施了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以补齐短板、拔掉“穷根”为目标,确保今年实现7.9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其中,“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包括:发展产业脱贫行动、就业 创业 脱贫行动、异地搬迁脱贫行动、生态保护脱贫行动、发展 教育 脱贫行动、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医疗 保险 和医疗救助脱贫行动。发展扶贫产业是关键。结合山区综合开发和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发展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脱贫主导产业,发展一批能够充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休闲观光采摘园。并要求4个重点县引进2个以上龙头企业,打造1至2个规模万亩以上、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示范性脱贫农业园区。

    基础设施薄弱同样是制约我市贫困地区发展、实现早日脱贫的一大瓶颈。为此,今年我市启动了道路 交通 工程、水利建设工程、 电力 改造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互联网+扶贫工程、贫困革命老区建设工程“七大工程”,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其中,谋划太行山高速公路、南二环西延等一批重点路网工程;计划投资2亿多元,给4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计划投资3494万元,完成129个贫困村低压配 电网 改造升级;积极推进78个贫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18年实现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力争到2017年,80%贫困村通光纤,2018年所有贫困村全部“触网”等系列工程。

    除了谋划顶层的设计外,还为提前实现脱贫出列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金融扶贫、“两线合一”、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互联网+扶贫”等5个子方案,起草了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方案,每个方案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力争到2018年,实现全市58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赞皇、平山、灵寿、行唐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建“数据库”实现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

    北延庄村是赞皇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523户有426户是贫困户,村民刘玉科家就是其中之一。23年前,刘玉科移民搬迁到了北延庄村,没地没房的生活,一过就是近10年。1996年,村里给刘玉科分了2亩岗坡次地,生活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但是仍然不尽如人意。

    守着那两亩薄田,不管一年到头怎么操劳,总是不够吃。心思活泛的刘玉科,琢磨起了养殖蜜蜂,但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刘玉科的致富梦也只是停留在了想象阶段。在建档立卡过程中,赞皇县扶贫部门了解到刘玉科的具体情况后,为其积极跑办资金,联系蜂源,几个月的时间,刘玉科就有了30多箱蜂,在他眼里,这些蜜蜂全都是致富的希望。“有了这些蜜蜂,用不了一年就能挣上三四万元钱,争取一二年内脱贫,以后奔上小康。”刘玉科充满信心地说。

    其实,刘玉科的经历只是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脱贫中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实例。

    今年2月24日起,584个驻村工作组陆续进驻我市584个贫困村,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在建档立卡工作中,驻村工作组坚持反复识别、挤干水分。在前期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对贫困对象进行反复识别、反复筛选。同时,还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针对不同贫困人群、不同致贫原因、不同贫困类型,科学研究脱贫路径,制定脱贫办法。

    另外,他们还坚持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建立完善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跟踪监测,定期调整,动态管理,脱贫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确保一户不漏。

    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均已建档立卡、584个贫困村、4个国家级重点县指标数据都已上传数据库,使得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不仅实现了对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使扶贫工作由以往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产业扶贫激发致富内生动力

    要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而实施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定位,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完善,进而形成品牌与规模,激发 农民 的致富内生动力。

    在产业脱贫工作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脱贫产业。赞皇县依托核桃、大枣产业,规划建设1个15万亩核桃科技示范园、1个10万亩鲜食大枣示范园,年种植果树2万亩以上, 特色产业 覆盖了全部97个贫困村,3万多贫困人口;平山县大力采取“大景区+农家乐”模式,发展休闲游、农家乐600多户,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 旅游 村;灵寿县以列入国家扶贫基金集中投资试点县为契机,引进了中鼎牧业、海燕农牧等一批龙头企业,启动建设万亩光伏食用菌产业园等扶贫项目;行唐县创新实施“巧媳妇”工程,组织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努力为贫困群众找到增收渠道,增加致富门路。

    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今年我市又涌现出多个亮点:一个是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平山县作为“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有三个光伏项目已开工,目前,首期安排7个乡镇的46个贫困村、8000余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一个是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4个国家贫困县着力打造杂粮基地、中药材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新增了杂交谷5万亩、薯类1万亩、中药材1万亩、设施蔬菜5000亩、食用菌发展到11000亩。平山县葫芦峪 产业园区 ,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户1649户,贫困人口5604人,带动园区范围内的贾青炭、营盘、木盘、大米峪四个村脱贫出列。

    同时,我市还鼓励支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并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农民意愿、“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地区自然人文特点等多种因素,完善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以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为主导,加大创建名优品牌和商标注册,在各地形成了特色农业生产绿色长廊,打造出了一套集生产、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山区综合开发模式,并将其作为 县域经济 招商引资的平台,实现“以点带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带动和辐射农业生产实现大发展和大跨越。

     借外力修内功实现精准脱贫

    在注重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的同时,我市还举全社会之力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除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外,还注重运用市场化的办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摸索了一套科学系统、实在管用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今年初,我市组建了由省、市、县三级175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584支驻村工作组,并按照“党政干部进难村、经济干部进弱村、专业干部进产业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的办法,因村派人,挑选最年轻、最优秀、最有发展前途的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组成帮扶工作队,努力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

    平山县小觉镇的蚕宅、湾子、北桃杏一条沟里的三个贫困村。自打三个村驻进了石家庄日报社、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三支工作组后,三个村结合自身特点,共同谋划了一条适合三个村发展的中药材种植项目。

    “祁白菊种植完成后,我们三个村还要按照规划,在山上种植栝楼;秋天,开始在田间间种银杏树和皂角树……一个立体多层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将在三个贫困村逐步形成。”石家庄日报社驻村工作组组长刘宝芝说。

    同时,市扶贫办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工商企业、驻石部队、公民个人等,通过“一帮一”、结对帮扶、定向捐助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并先后与市人社局开展了“春风”行动,与市妇联组织了“巾帼扶贫”活动,与市 工商联 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与团市委开展了“青春扶贫、同步小康”等活动。

    在市工商联工作组所驻的平山县南文都村, 河北 柏胜农业开发有限 公司 投资打造了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采摘、学习、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而市教育局驻村工作组则在平山县上东峪村引入了河北城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起了有机蔬菜大棚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的民间公益组织也纷纷献出爱心,助力扶贫攻坚工作。前不久,“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150人赴平山县十里沟村,选择了十里沟村的三个自然村、42个贫困家庭为试点,以“经济林+蛋鸡散养”的方式尝试“精准扶贫”。

     授“”于民开启“智富”门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

    548个驻村工作组进驻贫困村后,纷纷依托各自的行业优势,给贫困农民开展了“补课”行动。驻平山县普陀庵村的市林业局工作组请来了果树专家,给村民中的技术骨干传授整形修剪技术,驻平山县上东峪村市教育局工作组则给该村申请了平山县职教中心的实训基地,常年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菜单式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县职教中心的老师在俺们村已经进行了三期培训,近期驻村工作组又给村民们联系了市区的职业学校,准备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开展免费美容美发、厨师、汽修等技能培训,还计划提供就业服务。”上东峪村村主任韩吉龙说,掌握一门职业技术,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就等于抱上铁饭碗,更代表着将带动全家脱贫。

    据了解,我市统筹人社、农业、教育等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劳动就业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劳务培训基地“两平台、一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培训,支持贫困人口向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目前,4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建成了3家省级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5家市级示范性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1家县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扶持力度。在4个国家级贫困县各规划了1座创业孵化园,对入园项目落实补贴政策。目前,赞皇、行唐两个创业孵化园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倡导开展职业教育,助力就业创业,进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外,我市还将按照《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在6个山区县、45个乡镇继续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市属高校定向招收深山区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生活、交通补助,对正在就读中、高职及一年以上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覆盖补助。其中,仅今年春季全市就落实困难学生补助资金2.676亿元,受助学生达104.1万人次。

    现如今,一场全民动员的脱贫攻坚战役,在石家庄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上全面展开。“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重点,因地制宜谋划贫困地区产业化项目,开启特色农业扶贫、家庭手工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持、光伏扶贫等全方位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确保如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任务。(记者 董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