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已有5个村用上生活污水处理站

21.08.2014  10:30

  ■生活污水在这里下渗。

  ■处理后的水能养鱼。  

在人们印象中,谈到污水处理问题,都会想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可是您知道吗,现在,全市5个农村也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站,不仅把全村的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渗坑、渗井排放或随街乱流等问题,而且还可以达标排放,处理过的水可以浇地,美化环境,甚至养鱼。据了解,这是省会首批建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更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可养鱼

 

 

昨天,在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的排污渠旁,有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小庭院,周边绿草如茵,垂柳环绕,这就是故献生活污水处理站,也是全市建成最早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污水通过管网输送到这里,经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站负责人郝雁军介绍,污水处理站建于2013年9月,总投资81万元,其中,征引国家环保专项资金38万元,自筹43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50吨,多时可达70吨,基本解决了故献村两栋80户居民楼和机场路沿线门店企业及住户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在污水处理站的快渗室内,两个长、宽各约5米的方池很是惹眼,一排白色的塑料管间歇向外流着污水,污水直接喷洒在下方的过滤层上。“这是人工快渗池,过滤层2米多深,主要以天然河砂、活性矿物填料等为介质。”郝雁军介绍说,污水处理采用的是运行费用低廉的“人工快渗污水处理”工艺,通过一次填料,经隔油池、调节池,然后陆续经过人工快渗池、生态处理池、生态沟等流程,实现污水处理。郝雁军说,污水经过初步沉淀后,直接进入快渗池内,自上而下流经池内填料过程中经历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一级A标准,也就是可以直接排入农田沟渠,用于灌溉及周围环境美化。

记者注意到,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流入院中央的一个椭圆形的景观池,池内荷花盛开,鱼儿欢快畅游。舀上一杯池中水,清可见底。

环境好了,心里也舒畅了

 

 

在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故献污水处理站虽然是最早建成,却不是最大的一个,最大的要属藁城市廉州镇郭家庄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据了解,该站于今年5月份竣工并试运行,村里3500余人,每天排放污水约80-90吨,而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量可达150吨,村里90%以上生活污水均可实现集中处理,基本实现全村覆盖。

郭家庄生活污水处理站附近有一个蓄水池,村党支部副书记申志辉告诉记者,以前,污水都直接排到池子里,又脏又臭。现在,村里789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还会排到这个池子里,只是水已经清澈无异味,还可以养鱼、种植蔬菜,让周边村庄的村民用于灌溉。

以前这个排污渠就是个臭水沟,到了夏天更臭。”73岁的故献村村民李明子说,4年前村里盖起新民居,他家也搬进楼房,过起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然而,村里的污水一直都是明管排放,又黑又臭。“现在,管道埋在地下,再也没有臭味了,环境好了,心里也舒畅了。”李大爷笑着说。

在郭家庄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前,他们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蓄水池”里,每到夏季,一池黑水奇臭无比。“现在经过处理后,污水池变成了清水池。”村民们说,现在池子里还养起了鱼,每次从这里经过都要多看几眼,多逗留一会儿,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跑了。

污水处理站投入低,效果好

 

 

走进故献污水处理站的控制室,记者只看到一台机器和一个鱼缸。“这里基本是全自动电脑控制。”郝雁军介绍,村里有专人定时查看运行情况,技术人员定期检查运行,运行费用每月不足200元。“这种小型的污水处理站建设周期短,投入、运行成本低,出水效果好,操作简单,不产生活性污泥等,比较适合在农村推广。

对此,石市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康永健表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连茅圈逐步消除,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污水渗坑、渗井排放或随街乱流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为此,他们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改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一个重点。

他同时表示,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规模、技术及运行管理方面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无论是在约束规范还是在污水处理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农村地区始终是“老大难”。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同市财政局,依照国家农村环境治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协调申请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从去年开始,他们支持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

目前,首批投入使用的蔡家岗、故献、郭家庄、金庄、马庄等5个污水处理站运行效果明显。”他说,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可以作为农灌和景观用水,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产生的污染问题,使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70%。另据记者了解,污水处理站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市财政、上级环保资金和镇村自筹。

年内还将有多个污水处理站投用

 

 

康永健告诉记者,除了首批投用的5个示范项目外,目前,新乐小流村、正定合家庄、上水屯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也已竣工,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此外,高邑、赞皇、井陉、新乐、元氏等县市区也正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作,其中11个集中项目已开工,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今后,我们主要将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在农村开展生活污水示范项目建设。”他介绍说,下一步,石家庄市环保局将继续借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加大协调、督导力度,积极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完善管理机制。

□文/本报记者 崔虹 实习记者 温慧茹 图/本报记者 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