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 官员调动项目成烂摊子

18.11.2014  20:43

图片来源:燕赵都市报

  曾主政山西大同5年的个性官员耿彦波争议再起。日前有媒体报道,其被调离后有125项在建工程被叫停,有民众喊话要求耿彦波回大同收拾“烂摊子”,持续引发关注。

  官员周期性调动,或使其任内开启的工程陷入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继任新官理政,前任者的“半拉子”工程却未必能获重视。小至栽花种树,大至巨额工程,前后两任官员工作衔接出现“断裂”的现象时有发生。

   争议

  官员调动频留“烂摊子”引爆舆论

  近来,有关耿彦波的争议再次引爆舆论。作为耿彦波的继任者,大同市市长李俊明一再表示,政府是连续的,并承诺新官要理旧账,做到“五个凡是”以全力保障政府工程的推进。此番媒体曝出,耿彦波被调离后被叫停的125项在建工程,或因债务压力而停工。

  事实上,因官员调动等原因导致的“烂摊子”并不少见。今年10月,官方晒出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存在弄虚作假的436起问题中,共有418名个人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其中,申维辰任太原市委书记期间主持的龙潭片区改造工程再被提及。申维辰早在2010年调职离晋,于2014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然时过境迁,有报道称这一项目当前仍处于“半拉子”状态,有市民仍不停投诉上访。

  离任官员收获了政绩,但与此同时,还款责任和债务风险却被转嫁给下一届领导班子。“人一走,茶就凉”,施行项目的好赖似乎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中国,“新官理旧政”并非法律的强制要求,不少声音指出,继任者应当有“理旧账”的接力思维。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些情况下,并非新官不愿意为前任买单,而是无力买单。“无论是资金、项目工程、开发商等,都是跟着人来、跟着人走。人一走,工程就成了‘半拉子’,而摊子太大,会让新任者‘玩不转’。”竹立家对记者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指出,每个官员上任后有自己的施政思路,但如果后任不认前任的账,会造成巨大浪费。由于任期过短,部分官员对需要长期规划、长期投入的基础性工作丧失兴趣,而热衷于脱离实际的“眼球经济”,结果给后任留下“大窟窿”。

  对此,汪玉凯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烂摊子”给予高度重视,在整体上考虑如何清算,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经济损失,否则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对策

  用法治环境破解“人走政息”困局

  关于官员任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2014年最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则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

  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旨在避免官员搞裙带政治。然而,“走马灯式”的官员调动难免致使朝令夕改,地方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曾有报道指出,在很多地方,不仅县上“一把手”调动频繁,乡镇班子更显突出,几乎是一年一任,往往干不满一届。

  竹立家说,“领导干部调动频繁对地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比较严重,官员的任期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严肃考虑,已出台的规定要严格执行。

  汪玉凯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建议,应进一步改革干部考核机制,并稳定干部的任期。

  记者注意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已提出,“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同时提到“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才是避免“人走政息”、打消群众焦虑的最佳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重大行政决策、发展规划等行政行为,既需要经过规范的法律程序,还需要公开透明、完善监督考核。如此,才能让民众的“不确定感”减少,对未来的信心增加。

  至于具体制度设计,汪玉凯建议,党管干部应当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进行调动,设立领导干部的终身负责制,进行相关的追责。

  事实上,官方对此已有所部署。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竹立家进一步表示,官员对政府项目的终身负责制,当前并没有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但相关责任必须细化。而诸如追究的渠道、追究的主体等问题,则有待相关部门出台法规加以规范。

   纵深

  “人走政息”现象剖析

  从政策过程的角度分析,“人走政息”实际上是一个政策选择和淘汰过程。

  导致一些新政随领导者“人走政息”的深层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的内容来分析,一些新政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突破,但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又极其困难,因此导致合法性危机。一旦领导者调动工作,就失去了地方修改法规的推动性力量,也失去了敢冒合法性风险坚持创新举措的力量。

  其次,从推动新政的动力角度来分析,一些新政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利益发生冲突,造成地方领导者在地方各部门博弈中孤军奋战。一旦领导者被调走,创新项目就失去了支持力量。

  第三,从实际效果来分析,任何新政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一些新政解决了某些原有问题,但同时又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当这些新的问题比原有的问题更加严重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时,新政就会失去民意的支持,也会失去负责实际执行的一线政府官员的支持。

  可见,在现有体制下,“人走政息”实际是政策选择和淘汰过程的一种后续方式。因此,不应当只考虑如何通过限制“人走”来防止“政息”,而应当考虑如何来提高新政的成功率。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符合法治要求,且具有政治可行性的规范化的地方政府创新机制。

   观点

  依法行政才不会“人走政息

  确保政府工作有连续性,仅靠领导个人承诺不可能完成。在以公开承诺赢得民众信任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依法行政,让法律的力量成为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撑和保证。

  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才是避免“人走政息”、打消群众焦虑的最佳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重大行政决策、发展规划等行政行为,既需要经过规范的法律程序,还需要公开透明、完善监督考核。

   新官要有“理旧账”的接力思维

  其实,新官上任烧三把火,与理旧账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一致的。新官理旧账,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收,而是科学地区分和处置——— 对于前任通过民主程序、法定程序做出的比较成熟的决定、决策,以及制定的比较完善合理的规划、制度,坚持贯彻落实;对于前任工作思路中的不妥之处,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调整。(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多地因官员调动屡现半拉子工程)

【延伸阅读】
  • 河北官员家中搜出37公斤黄金上亿现金68套房产
  • 15万亿卖地钱去哪儿了:审计非常严 官员倍感紧张
  • 中央批准成立新反贪总局 局长由副部级官员兼任
  • 河北被曝土地城建腐败突出 官员企业结成利益纽带
  • 中央巡视组进江苏多名官员落马 染指新城违规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