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孵化园带动就业七千人

16.03.2016  11:52

创业孵化园成为带动就业强劲引擎

本报讯 (记者 王 静) 3月10日,赞皇县创业孵化园正式挂牌。至此,我市已经有市级创业孵化园11个、县区级创业孵化园7个。“目前这18个创业孵化园可以容纳1400多个创业实体,按每个创业实体可以安排5个人就业计算,这些孵化园可以直接带动七千人实现就业。”市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1年起,市本级先后建成了省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美东创业孵化园、河北尔雅创业孵化园等11家“市级定点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可容纳1100余户创业实体入驻,入孵项目涵盖IT制作、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基本满足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初始创业者的创业场地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的就业创业工作。同时,行唐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新乐市汇贤创业孵化园和瑞祥创业孵化园、裕华区的“裕创联盟”和“创业沙龙”、赞皇县创业孵化基地、高邑县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基地也步入了科学规范、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从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来看,在全省范围内起步最早、数量最多、总体规模最大,孵化效果最明显。如今,初创时期入驻创业孵化园已经是很多小老板们的选择。“从这几年的经验看,入孵企业的创业成功率远远高于其它创业企业。创业孵化园建设成为我市双轮驱动创业战略的重要一轮,也成为我市创业的一个窗口、载体和亮点,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的欢迎。”市就业服务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各创业孵化园已成功孵化1800余户创业实体,带动1万多人就业。

据了解,省、市三年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都强调,2016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1家以上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园,2018年分别达到2家以上。为此,今年我市各县(市)区将依托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校舍、楼宇等设施,采取政府扶持、民间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建立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各类创业群体提供集中发展环境。赞皇、平山、行唐、灵寿四个贫困县,按照市政府要求,还要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同时,为了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根据初创实体人士的要求,在目前创业孵化园的基础上还将植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众创空间。

今后,我市的创业孵化基地不再满足于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支持,而是更加注重创业孵化的质量和水平,真正使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初始创业者的‘实验田’,成功创业者的‘助推器’,全民创业的‘辐射源’,力争使每个创业孵化基地都能走出去几个有影响、社会广泛认可的创业典型。”田集生表示。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