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 为民谋利》的多重意涵

25.12.2015  09:17

年终岁尾,一篇《严以用权 为民谋利》的文章引人关注:

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灵魂深处真正树立为民意识,才能做到严以用权、秉公用权,才能真正“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我们要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博大胸襟,锤炼“默默地垂着绿荫”的“绿叶精神”,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前与后的关系,始终把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把群众幸福置于个人幸福之前,平日里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关键时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群众利益……

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是最好的防腐剂。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完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克服弱点缺点,战胜私心杂念,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更要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这些接地气、直抵心灵、喊醒灵魂的文字,出自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之手。这篇刊发在《新湘评论》2015年第24期的文章提到,认识、做到“严以用权”,关键把握三点:1、从本源来讲,一切权力源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从本质来讲,权力姓“”不姓“”,为民不为己。3、从本性来讲,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不能任性。由此不难看出,文章至少传递了这三重意涵。

从本源来讲,一切权力源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当前实践来看,有的干部不能正确认识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一味唯上是从;有的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得到的,是自己努力工作赢得的回报,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支配、私相授受;还有的迷信“金钱”“鬼神”“命运”的力量,认为权力是花钱买来的,是烧香拜佛求来的,是自己运气好命中注定的,等等。凡此种种,不仅是对权力的亵渎,更是对权力所有者、授权者的背叛。

从本质来讲,权力姓“”不姓“”,为民不为己。文章指出: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负其责,遇到困难矛盾敢于挑战,面对风险失误敢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敢抓敢管,真正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从本性来讲,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不能任性。作者认为:权力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为民谋福祉,成就个人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用得不好则会贻害党的事业,毁掉个人前程,祸及家人和身边的人。作者还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为官不廉不仅仅指贪污受贿、索拿卡要,那种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也是为官不廉的表现,珍惜羽毛、不敢担当同样是为官不廉的表现。如果一名党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俸禄不办事,这和“吃空饷”有什么区别呢?和贪污腐败有什么区别呢?对这个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真正让不干事、慢干事的干部受到贬责、受到惩处,让庸官懒官无处立身、失去市场。

古人讲:“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心生”。心之宽度决定文之高度,思想和境界决定文风和文路。该文蕴含着深刻隽永的道理,简而不凡,字字有分量、句句贴心扉。而能写出这样接地气的话语,其根源在于心中有群众、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也表明,要使自己的话语接地气,首先己要在行动上接地气。正所谓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一撇一捺总关情”。正是因为这些接地气的话语源于实践、来自群众,抓住要领,自然为听众所领悟、所接受,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盛湘苹)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