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各地采取措施规范“两节”市场保障群众“两节”食品安全

14.09.2016  15:37

两节临近,沧州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提前预防,强化执法,保障群众“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一、河间市局对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经营单位进行实地督导检查。检查现场详细了解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食品经营卫生状况、管理制度、持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证、索票索证、食品质量、蔬菜快检等,听取各检查单位对月饼、肉类、蔬菜等热销食品及烧卤熟肉等时令食品的监督检查情况。从检查结果看,各单位均能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二、任丘市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突出重点环节,深入开展节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截至目前,共检查、巡查食品生产企业(户)56家次,食品销售单位224家次,餐饮单位305家次,抽检食品10批次,查处案件9起。

三、运河区局着重强化重点领域,提升监管针对性;强化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责任感;强化消费维权,提升社会共治度。紧紧围绕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量较大重点检查对象,加强节日市场监管,加强执法力度,有效发现问题,实施精准集中打击。截至目前,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78家,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122个,各类经营主体623户。

四、吴桥县政府食安办牵头,县局联合教育、城管、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中秋、国庆“两节”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执法人员深入食品超市、饭店、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进行拉网式大检查,依法取缔学校门口100米内的食品小摊贩,对月饼、糕点等节日旺销商品加大检查力度,保障消费者过安全、和谐、快乐的中秋节和国庆节。

五、献县局突出宣传引导,积极利用各类媒介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重点监管,确定食品监管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对新兴网络订餐交易行为,积极督促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严格网络订餐管理。突出检测功能,以现场快速检测和抽取样品送检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区域的重点商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检,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切实做好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工作。突出执法办案,严厉惩处不法行为,用强有力的法律武器震慑不法分子,用有效的执法办案方式倒逼问题企业遵纪守法,严守法律及道德红线。

六、孟村县局重点检查主体资质,查看经营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是否完备,保证经营者证照齐全、规范经营。重点检查特定品种,组织执法人员对节日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品种开展专项检查,加大抽检力度,严查销售过期变质、标签标识不全的食品行为,尤其突出对月饼商品的检查,坚决取缔“三无”月饼。重点保障消费维权,建立节日消费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对各类消费和咨询信息进行综合统计,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警示和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指导行业规范经营,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健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检查、贮存、退市等制度,规范食品经营和监管行为,逐步建立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七、青县局从9月5日至10月10日集中组织开展“两节”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两节”市场监管。一是六抓六加大,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抓规范,加大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的清查力度;抓重点,加大对食品市场的巡查力度;抓责任,加大对食品经营者督促指导力度;抓检验,充分发挥快检室作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力度;抓预防,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抓维权,充分发挥12315、12331的热线服务作用,加大消费投诉调处力度。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切实加强节日商品市场监管。突出抓好节日商品、日用消费品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各类“展销会”和商品促销行为的市场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改头换面后流入市场。认真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等商品质量溯源管理工作,坚决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三是突出案件查办,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要坚决予以曝光,震慑违法分子;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