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人才评价要让能者脱颖而出

15.03.2018  17:11

  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近日在参与政协会议讨论时称,虽然我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美国,但仍有不少论文是为了发文而发文的“垃圾文章”。他将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归结于评价体系的数量化、工分化。其实,政府已经看到医学人才评价“唯论文”的种种弊端,国家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在职称晋升方面也逐渐松绑,临床医生、基层医生的资格评审更注重临床能力。分类评价人才显然更科学,但有声音认为“临床医生或基层医生没必要做科研”,却值得思考。

  什么才算是科研?在实验室显微镜下的分子研究是科研;搜集、整理、分析临床数据是科研;对某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的某个小问题进行改进也是科研的一种。有些人认为,临床医生或基层医生没时间也没必要做医学研究,显然是对科研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临床或基层医生与患者联系紧密,能接触大量一手鲜活的病例信息,知道临床、基层最需要的研究方向,对诊疗效果也有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具备从临床发现科研课题的便利条件,科研成果往往也最能戳中患者“痛点”,帮助解决诊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何况,做临床研究、写论文,也是医生锻炼和培养思维能力和诊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国家出台分类推进医学人才评价的文件,为的是不再“唯论文论英雄”,但也不应走向弱化临床科研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要营造一种更加多元、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环境。虽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细化,但这种误读的出现,也提示我们,在制定临床医生、基层医生评价指标时,既要设置必选项,比如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也要设置加分项,让有科研热情和意愿的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得到鼓励与肯定,为他们创造更多职业上升通道。临床和科研并不矛盾,而应是相辅相成,关键是掌握好二者的平衡。

两会话题●医疗大数据:积极浇灌 静待花开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卫生厅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