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015东北大豆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14.04.2015  15:51

今春 东北 地区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预计终霜期比上年晚1周左右, 大豆 生长季热量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和各地生产实际,农业部 大豆 专家指导组和 全国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以“精细整地、适期早播、早促早管、培育壮苗”为重点的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合理轮作倒茬。针对 东北 部分地区连续多年 玉米 连作、土壤地力下降、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情况,应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行粮豆合理轮作,促进单产提升、均衡增产。在 黑龙江 北部积温较低地区,大力推行 玉米大豆小麦 、马铃薯隔年轮作,在 东北 中部和南部地区,提倡隔两年或三年种植一茬 大豆 。在 大豆 品种选择上,各地应根据气候、土壤、市场等条件,科学选择品质优、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好的品种,合理搭配熟期,严禁越区种植。

二、做好种子处理。严格选种,提倡粒选,做好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净度﹥98%、水份﹤13.5%、发芽率﹥85%。通过播前晒种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2~3天。在低温干旱的情况下,种子易遭受病虫害,可采取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一般为1∶75~100。防治 大豆 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二条叶甲、蛇根潜蝇发生较重地区,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克百威含量须达到10%);地下害虫发生较轻地区,可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剂随口肥施入进行预防。未包衣种子,可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剂可添加钼酸铵,提高 大豆 出苗率和固氮能力。

三、科学整地起垄。使用深松机等多种耕整机械进行整地起垄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大马力宽幅机车组作业,以免造成耕地过度压实破坏。对于平岗地,抓住回暖期顶浆起垄,扶垄夹肥和播种作业同时完成。对于深翻地,采取早春耢地封墒、顶凌散墒、起垄夹肥、精量播种。对于耙茬地和深翻耙茬地,视土壤化冻情况及时耢地、顶凌散墒和顶凌起垄播种。对于 玉米 原茬越冬地,在早春垄台土壤化冻5~6厘米时,及时进行灭茬散墒,扶垄种植 大豆

四、适期早播保全苗。在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时,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时,播后2~3小时进行镇压;土壤墒情较差时,应随播随压;土壤湿度大(含水量>25%)或播后遇雨的地块,需待地表出现2厘米干土层时再进行镇压。为防范苗期干旱,播后3~5天查墒情,失墒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补墒;出苗前查芽情,对芽干、坏种地块要及时坐水补种;出苗后查苗情,对缺苗断条地块,要及时补种早熟品种。如因干旱或渍涝造成晚播,播期最迟在5月下旬,并选用早熟品种。

五、科学施用肥料。根据地力情况,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倡秸秆还田、氮肥缓施、分期施用。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合理增施钾肥,适当补充镁肥。北部高寒黑土区每公顷施纯氮40~55千克、磷(P2O5)65~75千克、钾(K2O)38~48千克;中南部黑土区每公顷施纯氮45~55千克、磷(P2O5)65~75千克、钾(K2O)45~48千克;东部低湿白浆土区每公顷施纯氮50千克、磷(P2O5)65千克、钾(K2O)35千克;西部干旱风沙土区每公顷施纯氮50千克、磷(P2O5)75千克、钾(K2O)45千克;中西部盐碱土区每公顷施纯氮50千克、磷(P2O5)75千克、钾(K2O)45千克。

六、科学使用除草剂。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杂草种类和发生时期,选择适当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土壤墒情较好时可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土壤墒情较差时可进行苗后叶面除草。为防止药害发生,在白浆土、盐碱土、砂壤土、土壤水分较大的 大豆 田不宜使用嗪草酮、2,4-D丁酯或含此类药剂的配方进行封闭除草。不提倡使用普施特、豆磺隆、虎畏、阔草清、广灭灵等长残效除草剂。

七、防治苗期病虫害。今春 大豆 苗期二条叶甲、蒙古灰象甲、网目沙潜、斑须蝽等害虫可能提早发生,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应加大预防和防治力度。防治蚜虫可用3%啶虫咪兑水喷雾;地老虎可在苗期早期采用青草诱杀,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喷洒80%敌敌畏300倍液,也可实施人工捕杀;豆根蛇潜蝇发生较重地块,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在 大豆 幼苗第1个三出复叶即将展开时进行第1次喷药,7~10天后再喷一次。此外,对重迎茬地块,出苗后要注意鼠害防治。(来源: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