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点拨新兴市场:多关注国内需求

16.01.2017  13:05

  告别动荡多变的2016年,全球经济迎来需要面对欧美政局更迭及美联储加息等重磅事件的2017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看来,如今的全球经济正迎来结构性变化。

  在上周末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上海金融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及印度央行前行长拉格拉姆·拉詹等与会经济学家对此纷纷建言,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新兴市场需要更关注国内需求,而技术创新将成为理想的增长驱动力。

  全球经济迎结构性变化

  世界银行上周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显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的带动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主要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风险将威胁全球经济增长。

  朱民在上海金融论坛上表示, 目前全球经济正出现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低投资、低贸易、低FDI(外商直接投资)、低油价的“七低”状况,但这是一种均衡状况,全球经济正出现结构性变化。

  朱民说,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老龄化的问题;第二,人们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随着收入上升在下降;第三,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滑;第四,全世界产能过剩,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基于此,他认为,全球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也不例外。

  海通证券总裁瞿秋平也认为,改革转型仍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转型方向的新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关注轻资产的创新产业和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有望带来我国经济转型的春天。

  拉格拉姆·拉詹则称,新兴市场必须更着眼于国内需求。他表示,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推出了量化宽松等政策,这种政策使大量流动性奔向新兴市场,推高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和债务水平,而一旦发达国家政策扭转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新兴市场必须继续抓宏观经济的改善,要花很大力气在内需上,而不是依赖工业化国家的需求。

  拉詹同时呼吁,央行决策者有责任不要突然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当他们需要采取加息等措施时,必须考虑到这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创新技术是理想驱动力

  实现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便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遇到了新的挑战,尤其面临着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变,一个由规模到效率、由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由以资源投入为驱动到以创新为驱动、由规模递减到可持续的转变。

  王江表示,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要真正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和风险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这个作用必须有一个现代化、开放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认为,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行使全球经济的领导力就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资本市场。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科学、技术和经济需求则驱动金融创新。

  

  默顿在上海金融论坛上指出,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危机可以引发金融创新,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持久改善。应对全球老龄化和人口寿命延长的挑战,改善金融服务以应对亚洲GDP的大幅扩张,通过全球多样化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当下金融创新的机遇。

  拉詹也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保持市场开放,而不是遏制创新,那么亮点将无所不在。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则在同一场合建议,改变资源的错配应当成为创新领域重要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