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驻河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与河北省财政厅实施预算监管联合工作机制纪实

17.08.2016  13:05

  财政部驻河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河北专员办”)与河北省财政厅虽然只相隔2.5公里,但长期以来因为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除了正常的检查、核查外,彼此间主动联系交流较少。现如今,财政预算监管联合工作机制把两家越联越亲,越联越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促财税体制改革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

    

  转型中的“烦恼

  

  从事后的监督检查向事前、事中的财政预算监管转型,这是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3年6月在河北专员办考察工作时首次系统提出的战略构想。河北专员办先行先试,近两年在加强制度建设、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监管、收入监管、开展专项检查调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得到了财政部党组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但与服务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部党组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10月上任伊始的河北专员办监察专员夏先德把转型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观念转变仍不够到位。受长期监督检查工作的惯性影响,习惯于“看好门”,以查处问题为最终目标,缺乏“把好脉”的意识,主动研究、解决问题不够。特别是发挥属地优势服务河北发展的大局意识仍不够突出。二是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对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仍处在局部和一个个“”之上,碎片化特征仍比较明显,尚未形成一套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三是工作作风还有待加强。面对工作转型后出现的大量新业务、新工作,部分干部仍然存在等指示、靠安排、要授权的心态。四是协调机制仍不健全。专员办与地方财政日常沟通、联系相对较少,双方的政策、管理、信息、监管成果等资源未实现互通共享,不能发挥合力作用。

  

  追溯转型中的不足,夏先德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受长期监督检查工作的惯性影响,专员办相对比较封闭;二是专员办与地方财政长期“背靠背”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形成了“监管壁垒”。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如果没有财政厅的支持,如果没有市县的第一手材料,先不说别的,每年这两千五六百亿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如何管好,都成了问题,预算监管就更成了一句空话。”夏先德说。

  

  对地方情况不够熟悉,怎么了解重大财税政策落地情况?专员办在中央驻冀预算单位没有什么影响力,如何加强预算管理?面对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形势,面对转型中的一个个“烦恼”,善于问题导向思维的夏先德当时就想:再也不能“单兵作战”了,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

  

  联合谋突破

  

  夏先德与专员办领导班子一起切磋:如果能与财政厅一起构建一个“肩并肩、手挽手”的联合监管机制,那转型中的“烦恼”就能迎刃而解。因为他们深知,专员办从资源数量、人才储备、管理手段等方面都不如地方财政。

  

  说干就干。夏先德立马把这一想法与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进行了沟通,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

  

  “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是好事,能把专员办‘驻’的权威和我们地方财政‘熟’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产生‘1+1远大于2’的效应。况且财政预算监管不仅是专员办的工作职责,更是我们财政厅落实财政资金特别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主体责任的内在要求。”高志立说。

  

  既然共识已经形成,共同肩负服务财政部党组中心工作和河北发展大局职责的主线思路也已经明晰,对内,夏先德率领全办确立了“三服务四转变”的预算监管新理念,即“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央驻冀单位,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方式、转变方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将服务河北发展大局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现河北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对外,着手与河北省财政厅着手构建财政预算监管联合工作机制。

  

  “这个联合监管机制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说实在的,刚开始我心里想法也没成体系,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多次会商、集思广益后,开始有些眉目了。”夏先德介绍,自2015年10月以来,河北专员办、河北省财政厅领导班子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特别是经过双方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会商后,财政预算监管合力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保障措施终于有了雏形。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双方又反复开展研讨,并征求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加强财政预算监管联合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机制被确定下来:

  

  “共商要事”——建立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双方在贯彻财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监管任务等工作时,应建立共同会商机制,互通改革、政策、管理信息,共研政策,加强分析,积极寻求上级支持,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努力实现重大财税改革政策在河北率先落地,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资金绩效。

  

  “互通有无”——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双方加强财税信息动态交流,及时互送重大改革进展、重点监管事项的制度依据、指标文件、调研报告、案例专报等文件资料,并积极开展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完成数据端口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同接地气”——建立联合调研机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财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的重大事项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充分发挥专员办与财政厅的政策、专业和资源优势,推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监管成效。

  

  “定期吹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在召开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全省预算监管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时,主动邀请对方派人参加,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介绍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执行、财税改革进展、财政预算监管、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等情况,相互沟通工作计划,共享监管成果,减少交叉或重复监管。

  

  “异口同声”——建立联合发文机制。对财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要求重点加强调研和管理的事项,以及专员办、财政厅协商研究后认为需要合力重点推进的工作或监管事项,可联合制定具体监管办法或实施细则,督促基层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贯彻执行。

  

  “群脑并联”——建立联合智库机制。发挥双方优势,建立联合智库,实现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共用。双方采取联合培训、互参培训,联办讲座、互参讲座等形式,加强培训合作,扩大培训成果。同时以挂职、借调等形式,互相选派业务骨干到对方进行锻炼,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干部业务和管理能力。

  

  融合中共赢

  

  在河北专员办工作多年的专职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赵志强,见证了专员办的“成长”。他对记者说:“没转型之前,专员办做的都是一把一清的活儿,比较碎片化、不系统,信息化建设更是滞后。转型后要实现预算监管的全覆盖,首先要有全覆盖的数据对接,联合监管机制的建立,解决了这个难题,实现了信息共享,专员办获益特别大。

  

  “尤其是双方配合顺畅,相互促进,其力度和效果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赵志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1月,河北专员办与财政厅联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中央补助资金前置性审核工作。要在以前,专员办一般是下去抽查一两个县,现在联合财政厅和省直相关部门,可以把全省140多个县的信息都汇集在一起,通过比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这,只是联合监管机制带来的众多成效中的一个。

  

  寇杰,联合监管机制建立后的直接受益者。在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预算局等多个岗位工作过的他,今年正式调入专员办业务一处,按照“四位一体”新模式,对口财政厅预算处、市县处、债务处、综合处和税政处5个处室。“联合监管机制为我提供了交流的渠道,感觉锻炼更多,提升更快。”寇杰告诉记者,随着联合监管机制各项内容的不断落实,他明显感觉到“三个更加”:一是和厅里处室联系更加紧密,二是对市县财政了解更加深入,三是对财政研究更加全面。

  

  “联合监管机制,把‘减法’做成了‘加法’,把‘加法’做成了‘乘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整合效应。”夏先德感觉联合监管机制已初步达到他的初衷。

  

  联合监管机制建立后,专员办和财政厅共同推进了“水资源税”等中央重大财税政策率先在河北落地;联合开展了涉农资金、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等财政政策执行方面的专项检(核)查、督导;联合开展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等10余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前置性审核工作,确保了上报申请资料及时、规范、完整;联合开展了9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联合监管机制不仅对河北有利,对落实中央政策有利,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是一种有益探索。对我们财政厅来说,提供了反映实际困难、表达政策诉求的新渠道,弥补了地方财政由于站位造成的监管盲点,同时促进了地方政府理财行为的规范化。”高志立如此评价。

  

  在河北省财政厅预算局编审中心主任武炜看来,从预算编制开始,预算管理各个环节都渗透了联合监管机制,专员办已经无缝接入了省级预算管理链条,在相互融合中强化了监管。

  

  首次开展的河北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工作,也是财政厅与专员办深度合作的“佳作”。据金融处杜伟鹏介绍,专员办全程参与,由单纯的资金检查者变成了指导者、服务者,不仅对相关绩效指标一点一点地抠,确保指标关联性和操作性强,而且还利用把握政策准的优势对基层财政有问必答,解决了基层的种种疑惑。

  

  专员办把政府债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财政厅联合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控。财政厅债务处魏巍说:“无论是去年的存量债务清理甄别还是今年的存量债务置换,专员办都是全程参与,适时开展现场核查调研,及时开展风险提示,并对部分市县进行实地督导,有效防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

  

  观念作风大变样

  

  联合监管机制构建运行后,专员办和财政厅双方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夏先德总结为“三多三少”:

  

  一是沟通多了、回避少了,由“背靠背”变为“肩并肩”。双方互相主动沟通联系明显增多,除了规定的具体工作之外,通过开展联合调研、督导,互参会议、培训、当面或电话咨询政策等,大家见面机会多了,交流更加全面充分,面孔更加熟悉,沟通更加顺畅,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共享多了、遮掩少了,由“信息孤岛”变为“资源共享”。除有明确要求的信息外,双方文件、资料、监管数据及成果传递更加及时、完整,由之前的“能不提供就不提供”变为“能提供则及时提供”,共同开展政策研讨和数据即时分析,有效促进财政资金的动态管理,共同提高财政业务管理水平。

  

  三是合作多了、盲区少了,由“各自为政”变为“合作共赢”。由单项资金“点对点”的工作配合逐步拓展为财政业务管理的全面融合,在发现政策执行问题的同时,更加主动地从体制机制上剖析原因,合力研究解决财政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更好推进改革和服务河北发展。

  

  对此,河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常务副局长张振川深有感触:“过去专员办检查,下整改通知书,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现在全程参与,提前介入;发现问题,提前沟通,提前想出办法,提前改正工作,防患于未然,真正有一家人的感觉了。

  

  金融处副处长武根启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的“两张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沟通、和蔼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发现问题大家都不置身事外,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想办法,彼此之间信任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现在,互相参加重要会议,互送制度、文件和案例专报,及时交流财政预算管理情况,已经成为双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会商、会谈、研讨、调研等,已经成为双方交流的主要方式。

  

  高志立说,联系多了、合作多了、服务财政部中心工作和助推河北发展的合力大了。

  

  尤让夏先德深感欣慰的是,专员办通过共建财政人才交流机制,从石家庄等相关市财政局选拔了10名优秀青年干部来办交流锻炼,这些年轻人给专员办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现在全办上下“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正在形成。专员办因此获得了“财政部2015年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并肩走向未来

  

  联合监管机制的框架虽然已经搭建好,成效也初步显现,但联合监管机制到底能落多深、能落多稳,夏先德认为仍需不断努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告诉记者,目前落实六项工作内容的日常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双方还需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研究、固化落实联合监管机制的具体措施和运转流程,明确牵头处室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各相关对口处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考核,要把做深做实联合监管机制由“软任务”变成“硬要求”。

  

  在思考如何推进与财政厅联合监管机制更加有效运转的同时,夏先德已经把眼光放在进一步拓展联合监管的内涵和外延上了。他说,只有“人心齐”才会“泰山移”,因此,专员办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与税务、人民银行(国库)、三会派出机构、海关等职能部门建立“财税银库”联合监管机制,延展监管半径,更好地服务改革和河北发展大局。“正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做深做实财政预算联合监管机制的关键是要突出工作重点,更加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夏先德告诉记者,接下来,专员办要联合财政厅紧紧围绕营改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政策调研和全面监控;聚焦地方财政运行和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动态监管机制,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做好对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支出的监督工作,在提升财政预算监管工作质量上见实效。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也是眼前专员办与财政厅协同要做的一件大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夏先德说,现阶段的财政管理数据系统尚未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仍较多停留在部分数据的事后共享上,不能满足财政预算监管全覆盖和动态全程监控的要求。专员办将与财政厅携手推进财政预算监管信息化建设,做好地方预算综合管理等相关系统的对接工作,积极探索与税务、国库、“一行三会”等职能部门实现相关税务金融管理数据系统的联网,搭建“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监管成果的全面共享,有效推进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全覆盖。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财税改革的重任,面对专员办转型的新要求,尽管前进的路上还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夏先德依然信心满满,“能与财政厅及更多的职能部门携手并肩,我相信财政预算监管的路径和措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实,未来成效也会越来越好。”(贺利娟  陈虹  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