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实践与思考——保定市创建民族工作示范村情况调查

13.08.2014  19:35
  • 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实践与思考——保定市创建民族工作示范村情况调查

    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王华芳

    民族工作示范村是我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开展的一种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尝试和探索,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保定市民宗局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寨、弘扬特色文化”这一主题,把民族工作示范村建设作为全市加强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的有力抓手,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认真部署,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一、保定市民族工作示范村基本情况
    保定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大市,全市共有199个民族村,约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分布于17个县(市、区)的72个乡(镇)中。2009年省厅确定保定市民族工作示范村建设试点村6个,约占全市民族村总数的3%,分别是涿州市南任满族村、安国市东安国城回族村、满城县东方顺满族村、清苑县石屯回族村、易县凤凰台满族村和忠义满族村。自开展创建以来,各示范村均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领导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创建工作能够扎实有序开展,创建后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易县凤凰台和忠义两个特色村寨,通过开展示范村创建,大力发展“满家乐”旅游产业,两个村“满家乐”户数由原来的51户增加到86户,年旅游收入增加了12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50元,周边村寨的农户纷纷参观学习,促进了西陵镇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周边已有11个村搞起了“满家乐”旅游,整个西陵镇从事旅游业人员达1000多人,年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二、发挥示范作用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为更好的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保定市严格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产业、一村一风貌、每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硬件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了“四个加强”,实现了领导重视、群众认识、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四方面提高”,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有力的带动了全市民族村的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干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干部的重视是做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关键。为加强对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保定市民宗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三名副局长为副组长,经济处全体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队,制订了局长负责制、联系点制度、定期调度制度等三项工作制度。有关县(市)民宗局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满城县方顺桥乡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重点项目责任分包制度、工作信息上报制度、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安国市西城乡成立了创建工作指挥协调小组,东安国城村成立了创建工作推进小组,等等。通过完善组织,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做到了组织有序,领导有方,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充分发挥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创建工作的主体。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创建工作的认识,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和强大创建声势,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通过让创建者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宣传。创建初始,各试点村纷纷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召开示范村创建动员大会,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为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为创建工作投资投劳。安国市东安国城村由两委干部和21名村民代表组成创建工作推进小组,下设规划组、协调组、财务组、指导组等四个办事小组,负责项目的指导和实施。通过直接参与,提高了大伙对民族工作示范村的认识,增强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一方面,利用村广播站和宣传长廊在村内广泛宣传,涿州市南任村在村街道两旁修建了两条长9米的宣传长廊,开设政策宣传、实用技术和村务公开专栏,使之成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同时,发放有关科普、生活、文化教育等宣传资料4200余份,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报刊、电视台等媒体扩大宣传范围,把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编制成民族工作信息(简报)在省、市民族工作刊物和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报道。《保定市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到“四明确、四到位”》、《保定市大力推进民族示范村建设》分别在《河北民族宗教》、《民族宗教工作通讯》上发表,涿州市南任村采取“抓特色产业发展、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宣传教育引导”三抓措施,扎实推进民族工作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在省民族宗教网站上推广,易县凤凰台和忠义村依托清西陵景区,大力发展“满家乐”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省农民频道多次报道,不仅为当地引来了游客,也吸引的周边农村纷纷学习效仿。
    3、加强硬件建设,提高民族村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反映示范村风貌的重要内容,是发挥示范村示范作用的窗口。示范村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引得人们向往,示范作用自然发挥;相反,如果一个村经过建设仍然是路不平、水不净,各种设施不具备,生产生活不方便,人们自然不会学习,示范作用无从谈起。保定市民宗局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从人们普遍关心的农村道路、饮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入手,切实加大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城县东方顺村结合“三年大变样”活动,拆迁500平米,硬化道路5000平米,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新建了一个占地600平米文化广场,完成绿化、硬化、亮化工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体休闲场所。同时,利用文化广场和村“两室”,建成了科普文化室、乒乓球室、曲艺室、篮球场,组织了秧歌队、曲艺队等群众组织,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休闲娱乐。涿州市2009年完成了一条宽6米、长2.2公里的水泥路建设,投资4.5 万元在责任田打井6眼,有效的解决了农民浇地难问题。2010年又投资50万元,硬化街道3100平米,拓宽、美化街道500米,建影壁2个,牌楼1座,建街心广场750平米,投资10万元,为全村235户居民安装了自来水,改善了居民饮水条件。清苑县石屯村围绕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四项工作投资21万元硬化道路3000平米,解决了出行难问题,投资1.2万元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并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卫生清洁队,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投资10万元,粉刷墙壁、栽种柏树300株,安装路灯100盏,建立了6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深得群众好评。通过抓硬件建设,各示范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4、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民族村经济发展水平。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示范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发挥示范村示范作用的重要保障。保定市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坚持“产业致富”理念,按“一村一产业”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发展适合示范村实情的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涿州市南任满族村的特色产业发展突出表现在“三品”上:一是种植业上重“品牌”。发展以“京欣西瓜”为主、各类果蔬为辅的淡季冬早果蔬特色产业,计划发展大棚300亩,可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推广杂交玉米402亩,落实玉米样板田160亩。二是在养殖业上重“品种”。大力推广优质“二元”母猪改良技术,完成“二元”母猪改良100头以上,仔猪改良培育100窝以上,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在加工业上重“品味”。大力扶植竹器编制和最具满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发展,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易县凤凰台和忠义两个村突出在“满家乐”上做文章,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在忠义村修缮村围墙170米,村古建门楼1座,建设满族风情新民居,既保护了民族特色村寨,又提升了旅游形象,在凤凰台村拓宽街道3200米,打深水井1眼,铺设管道14948米,建成了一套集中供水系统,既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又提高了“满家乐”硬件质量,示范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通过民族工作示范村的创建,清苑县石屯村的卫生巾生产加工、安国市东安国城村的药材种植和牛羊肉屠宰等产业均得到了发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
    全市六个民族工作示范村虽然能够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创建,并取得了初步创建成果,但在示范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宣传发动不全面,部分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识不足。各创建试点村虽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宣传措施,但创建声势远低于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和当前开展的新民居示范工程的开展声势,人们对民族工作示范村的认识明显不足,往往只有涉及到的地方和涉及到的人才能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的重要意义。所以,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群众主动创建的热情不高,周边同类农村主动学习、主动创建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示范作用的发挥。
    2、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创建工程进度缓慢。对于示范村的创建,省级支持资金有限,而且到位较晚,市、县配套资金不足,筹资渠道不宽,加之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规划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影响了工程进度,创建效果不明显,制约着示范作用的发挥。
    3、规划民族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各村创建规划的制定内容多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对能够突出民族特色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最终使创建形式多侧重于修路、打井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民族工作示范村建设不能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及新民居示范工程有机结合,导致有的试点村创建效果不突出,示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几点思考
    为保持良好的创建势头,创出特色,创出成效,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有以下几点思考:
    1、搭建宣传平台,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族工作示范村的认识,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基础。在调研中发现,除了直接参与创建工作的人员之外,大部分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对民族工作示范村了解很少,而一旦向民族村介绍了相关情况及政策,各民族村要求创建的热情普遍提高。通过交流培训、参观考察、电视台广播,村广播站、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工作示范村相关政策及内容,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自主创新意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创建工作的主体。通过宣传,灵通信息,交流经验,将试点村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制定创建规划,突出民族特色,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前提。要想使民族工作示范村在各种示范项目中脱颖而出,必须立足民族村实际,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突出民族工作特色的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规划。创建规划要做好与文明生态示范村建设和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局限,依托现有资源,侧重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不应使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成为新的农民负担,而是成为一条拓宽致富路子、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子、新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达到“两个共同”的目的。
    3、广辟投资渠道,加大对创建工作的资金支撑,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资金的投入是影响创建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制约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发挥的一个重大难题。实践证明,只靠政府投资搞创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按照突出主体、多方帮扶的原则,激活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采取以包括农民和企业在内的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方式,想尽一切办法破解资金难题,特别是要提高农民参与创建主动性,加大省、市、县民委成员单位的帮扶力度,开辟企业等社会组织投资渠道,才能确保创建切实取得成效,示范作用切实得到发挥。
    4、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的重要保障。完善机制,为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示范村示范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每一批利用三年建出成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选村布点、制定规划、资金使用、考核考评等各个环节,选好、建好示范村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创建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才能保障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深入扎实健康开展,保障示范作用长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