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生与张家口水泉村小学 “一对一”帮扶项目启动

31.05.2016  11:57

5月29日的这个周末,张家口宣化县水泉村小学的校园里异常热闹,家长、老师领着73名贫困小学生焦急等待着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另一个不一样的“家长”和“老师”。

上午9时,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68名师生齐聚水泉,召开了隆重的高校教师帮扶乡村贫困学生的“一对一”项目对接启动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陆军恒、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付建军、张家口市宣化区区委副书记何秀丽、我校精准扶贫的驻村人员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李双进代表帮扶教师讲话,他指出,水泉村是我校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进行精准扶贫的重点村。在获知水泉小学孩子的困难后,学院党委立即在全院教工中进行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动员,老师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仅短短的两三天,就有67名教师主动认领帮扶对象,最终促成了与73名贫困孩子“一对一”帮扶项目的落实。对接帮扶工作旨在发挥高校教师专业优势,为水泉孩子们提供经济帮扶、学业引导、思想引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水泉小学王璐瑶同学代表73名受助学生感谢师大老师关心和帮助,大学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并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关心自己成长的老师。

副校长陆军恒总结讲话,他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感动于化学学院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尤其是在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忙碌的5月,大家能克服各种困难,68名师生不远千里来到水泉村与孩子们对接,是河北师大“怀天下求真知”历史文化的充分彰显。他希望并勉励水泉孩子们,珍惜与高校师生亲密接触的机会,发奋学习,更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能考入河北师范大学,与自己的对接老师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对接。

随后,进行了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帮扶学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

启动仪式后,68名师生与73名孩子尽情的交谈,没有陌生感、没有局促感。老师们细致的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孩子们不时提出一个个稚嫩而真诚的问题,老师们都耐心地予以解答,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倾听着大学生活的美好。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记下老师们的联络方式,深切期盼建立长线的联系。分别时,老师们将自愿捐出的500元午餐补助款和学习用品交到对接孩子的手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嘱咐他们记得河北师大的另一个“家长”和“老师”。

对接活动结束后,全国德育标兵、物化教工支部书记刘辉教授深有感触的说:“贫困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是大问题,但师资匮乏和家境较好学龄儿童的流失,会对留下来的孩子们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树立信心,看到希望,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一对一”助教帮扶项目经过摸底调查、宣传动员、自愿报名等一个多月的谋划筹备,在与68名参与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与张家口宣化区水泉小学“一对一”助教帮扶项目实施办法》,细化帮扶要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帮扶机制。首期帮扶为期5年,帮扶教师除每年为水泉小学的孩子提供500元的午餐补助以外,还要针对孩子的需求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思想引领等活动,为家长主动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学院也将定期组织教师送培下乡、图书捐赠、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授牌仪式

副校长陆军恒讲话

签署帮扶协议

赠送午餐补贴和学习用品

(供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