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闯红灯 告别陋习从我做起

03.02.2016  09:54

本报讯 (记者 程丽娜)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句从孩童时就耳熟能详的话,却总有人无视。2月1日,记者观察发现,在省会大街小巷,绝大多数的市民都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的现象有明显改观,但一些行人宁可闯红灯通过也不愿多等几秒的场景仍在上演。

当天10时许,记者来到和平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跟随交通协管员韩云一起劝阻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此时,交叉口附近车水马龙。韩云站在路口西南角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小红旗,在她的劝阻下,市民纷纷停在线外,静候信号灯的更换。这时,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在人群的夹缝中左右穿行,很快就超出了白线,直到将车骑到白线外两米的位置,才因为右转的车辆被迫停下。“请您往后退,线外停车。”韩云见状,立即上前劝阻。老人听到劝阻非常不好意思,赶紧推着车子向后退。“现在大多数市民都会听从劝阻,毕竟我们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韩云说。记者跟随韩云在路口执勤了近1个小时,近八成的市民都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但也有行人闯红灯的情况发生。

11时许,就在一个红绿灯转换的间隙,路口的市民再也按捺不住,开始一起向前骑行。韩云立刻制止,但是只拦住了身边一个骑电动车的市民。“拦我干嘛,要不是你我就过去了。”这个市民不但不理解,反而责备起韩云来。记者发现路口闯红灯只要有红绿灯转换的间隙,或是没有车辆直行时,就会有路人和电动车闯红灯。韩云上前劝阻,还会遭到市民的白眼。

对于市民的责备和不理解,韩云丝毫不在意。“早就习惯了。”韩云说,刚干那几年,整天都是一肚子的气。那时候,市民不但不听劝阻,还会大声抱怨,听得心里既生气又委屈。“有时候你举着旗劝阻,就有人视而不见径直骑过去,小红旗也被撞得老远。”韩云说。

但经过长期的治理和宣传后,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对交通协管员的理解和支持也越来越多。有的市民看到协管员的小红旗后,远远地就开始减速,直到绿灯亮起后才通行。最让韩云感动的还是去年的一个下雨天。韩云冒雨执勤时,一位等红灯的女士将一把雨伞塞到了她的手中。韩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好心的女士就骑车离开了。这份理解让韩云心里暖暖的,每次遇到委屈,她都会想起那位好心女士。

现在受的委屈越来越少了,闯红灯的市民也在逐渐减少。”韩云说,每位市民都知道闯红灯不对,但真正遇到了红灯却总不能自制,尤其在有人带头的情况下,就更加不受控制了。韩云觉得,改变市民闯红灯的习惯,首先要让市民认识到闯红灯的危险。市民真正认识到其危害,并在心中形成了安全警钟,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我在路口执勤了十多年,见多了因为闯红灯引发的事故。所以每次见到有人闯红灯,自己就替他们揪心。”韩云说,希望所有的市民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不闯红灯。

信号灯是一面镜子

□王 欣

站在十字路口,前面的红灯亮了,停下脚步还是对其无视,折射出一个人是否具备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有的人选择“闯红灯”,恰恰折射出他以上三种“意识”的淡薄,杜绝这种不文明的现象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红灯在前却选择无视,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天有2.6人死于“闯红灯”,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当提高安全意识,摒弃侥幸心理。这样,大家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杜绝“闯红灯”,必须把规矩挺在前头。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把劝阻引导、依法处罚等各项整治举措常态化。同时,要合理分配路权,减少人车冲突,让大家各行其道。

信号灯是折射文明、反映素质的一面镜子。只有大家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参与到文明交通的创建中来,才能保证交通有序畅通。希望每一位市民在出行时,都能管住自己的腿和脚,从不闯红灯做起,改掉陋习,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