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生病成为刚入园宝宝“必修课”

01.09.2015  11:16

  开学啦!新学期伊始,校园迎来新同学,小学一年级、中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不同年龄的新生进入到新的学校学习,开始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许多学龄前的“小不点”宝宝们,也将第一次离开亲人的照顾,进入他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第一次的分离,不仅让宝宝们从此开启生命中的全新历程,而且也会让从来没让宝宝们离开过自己的家长们产生担心:宝宝在幼儿园能吃好喝好吗?能顺利融入集体生活吗?更多的,父母还是担心,孩子入园后会不会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有关专家来指点迷津。

  □本报记者 梁蕾

  刚上幼儿园的宝宝都会生病?

  什么,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听到这个,许多属于“过来人”的爸爸妈妈都会善意提醒新手父母:“做好准备经常跑医院吧,孩子且得适应一阵子呢。”有的父母表示,孩子刚上幼儿园那阵子,基本上每个月都得生次病,身体弱的甚至每周都要闹病,这真让宝宝的父母们头疼不已:难道上幼儿园生病是宝宝适应的必然过程吗?

  对此,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陈丽雯指出,初上幼儿园的宝宝们,并不见得“每月一病”或“每周一病”,但或多或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会比较容易生病,其原因主要与小朋友的生活环境及生活规律的改变有关,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家庭小环境进入到许多宝宝在一起的集体的大环境,生活习惯不一样,饮食也和家里不一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在一开始产生不适应的感觉;而且从未长时间离开过父母亲人的宝宝们,甫一入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少了亲人的陪伴,也会因分离产生焦虑等情绪,这都会使小朋友的身体和心理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容易生病。

  另外,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的场所,孩子多,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多,患病的次数自然也会增多。不过,陈主任提醒,这也是孩子完善自身免疫的过程,家长要正确看待,生病了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即可,但不要过分焦虑,多数孩子在经历一段时间后,生病会越来越少。

  生病了,是继续上学还是在家休息?

  宝宝生病了,是接着让他上幼儿园呢,还是在家休息?这也是个问题。接着上吧,有点心疼孩子,生怕老师照顾不到或者休息不够导致病情加重;在家休息吧,又怕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以及对幼儿园的适应性,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得从头再来。实在是纠结。陈丽雯主任对此建议,如果宝宝生病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继续上幼儿园。如果孩子病情较轻,比如较轻的感冒、流鼻涕、咳嗽、消化不良等,体温正常,也不具备传染性的话,一般并不影响小朋友继续入园,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坚持一下,尽量让宝宝每天都去幼儿园,不要轻易就不送了。也可以适当带些药物,请老师帮忙多照顾些,并及时和班内老师沟通孩子的身体状况。通常幼儿园老师们都具备关于儿童常见病护理的经验和常识,一旦孩子在幼儿园感觉不适,可进行些应急处理,或有幼儿园的保健医会给孩子做些应急处理,并及时通知家长。

  不过,毕竟幼儿园宝宝集中,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例如水痘、腮腺炎等,为避免疾病在幼儿园传播,家长最好还是接孩子回家休息,痊愈后再及时回到幼儿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康复,对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是一种保护。

  怎样让入园后的宝宝尽快适应、少生病?

  陈主任提醒,家有幼儿园“新生”的话,一定要注意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尽量让孩子保持与幼儿园相近的生活规律,以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疾病发生。陈主任建议,家长们最好提前到幼儿园了解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安排,在入园前一两周就按照幼儿园的生活规律来为宝宝安排起居生活,从而帮助孩子减少不适应感。

  由于幼儿园里孩子比较多,所以宝宝一般不会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一对一”的精细照顾,像穿衣、吃饭、喝水、上厕所等方面很可能会有所欠缺;而且幼儿园的生活是有秩序的,吃饭、睡觉、上课、玩玩具、游戏等是有时间约束的,宝宝不可能像在家一样随心所欲。这些都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甚至生病、产生抗拒心理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提前想到这些问题,在入园前就要开始在家里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学穿套头衫、裤子、袜子、鞋子等;口渴或想上厕所时要知道向老师告知自己的饮水或如厕需求,从而减少孩子的失落感和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宝宝入园大哭怎么办?

  刚入幼儿园,总会见到宝宝扯着父母的衣服哇哇大哭。孩子的哭又极具感染力,一个哭常常“带动”一群哭。看着宝宝满是泪痕的小脸,爸爸妈妈们总是生出许多不忍,甚至有妈妈和宝宝一起哭,让老师也很无奈。

  其实,宝宝的哭大多是“入园焦虑”的反映。陈主任表示,“入园焦虑”也叫“分离焦虑”,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因分离产生的焦虑情绪,是依恋情感的正常反应。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入园焦虑”,或轻或重,或早或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会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个过渡期的长短和家长的坚持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焦虑期,家长首先应该调整心态,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从容并坚持。

  首先,最好在宝宝入园前有意识地养其独立性。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主任杜义敏指出,分离焦虑多来自于过度依赖,因此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事事包办,而应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鞋袜衣服、自己洗手睡觉等,培养孩子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会让宝宝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

  其次,宝贝入园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进行些分离训练。陈丽雯主任指出,逐渐地分离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些,如果家长从未和孩子分开过,则可以尝试在家里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段,各做各的事情,互不干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孩子放在可信赖的朋友家,暂时离开一小会儿。需要提醒的是,在尝试这些方法时,都要注意事先跟孩子做好约定,约定好这段分离时间的起止点,并且严格遵守约定,强调爸爸妈妈说到做到。这种严格遵守约定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入园的时候会很有用。

  此外,如果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哭的比较厉害,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因为哭也是孩子宣泄的渠道,应在适当范围内允许孩子痛痛快快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