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 城镇化深化改革就地持续进行

31.08.2014  06:02

   (原标题:琼海城镇化 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没有拆建,但是风格翻新了。田还是那些田,没有增减,但是效益翻番了。水还是那水,树还是那树,但是变成景观了。村还是那村,人还是那人,但是更加祥和幸福了。

  2013年起,海南省琼海市本着“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理念,把所辖1710平方公里、12个镇、204个行政村、2756个自然村,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目前政府已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5亿元,完成博鳌、谭门、中原、万泉、塔洋等镇墟的风情化改造;规划面积达15万亩的3个农业公园已具雏形;总计200公里的绿色慢道,将景点、村庄、镇墟串珠成线。走进琼海,感受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境界。

  正值盛夏,海南骄阳似火。坐在家门口的绿荫下,嘉积镇礼都村村民陈长琳不紧不慢地“晒幸福”: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互联网宽带,出门就能坐上有空调的公交车……城里人有的,我们差不多都有了。

  礼都村距琼海市城区四五公里,全村3000余亩水田整体纳入“龙寿洋农业公园”。新修的观光小路横穿田洋,供游人骑行、漫步。“田野炊烟”“多文人家”等农家乐应运而生,生意平日不淡、假日火爆。村支书黎文儋说,农旅融合发展,村民收入快速增长,外出务工的回流返乡,一向冷清的村庄又热闹起来了。

  “就地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田野公园化,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让市民感受乡村的田园气息。”琼海市市委书记符宣朝表示,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镇墟的风情化改造升级,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交车,全面实现供电、供水、通讯、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让全市50万城乡居民共享幸福家园。

  “琼海走了一条典型的海南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一方面,海南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能力有限,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大幅吸引农民进城不现实;另一方面,海南自然生态优越,热带农业独具优势,民族地域文化资源丰富,适宜打造特色风情小镇,吸引外来消费,促进农民就业。

  2013年,琼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20元,同比增长14%,增幅居全省首位。“这仅仅是开始。幸福琼海,既要留住乡愁,更要留住美丽、留住希望。”符宣朝说。

  “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

  海南琼海探索“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路子,让城市与田园共舞。两年来,财政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5亿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割断民俗传统的前提下,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改造,将乡野田园打造成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人的乐园,实现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产业更强。

  小镇+风情

  留住祖屋留住人

  琼海中原镇,以侨乡闻名,大半人家都有人“下南洋”,镇上建筑带有浓郁东南亚风格,故称南洋小镇。

  53岁的姚家杏,1996年离乡远嫁新加坡,至今已过18年。出嫁三年后,她想家乡了,但心里犯怵:“我在这里长大,对这里很了解,街道又脏又乱,夜里黑咕隆咚的。到新加坡后习惯了整洁卫生的环境,突然回来怕不适应。

  但她还是回来了。“太想家了。想家里的祖屋,家里的树,想吃家乡的嘉积鸭。”她说,这次回家,家乡菜是吃了个饱,但环境卫生、生活条件的确不尽如人意。

  2013年,琼海启动“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建设,中原镇被修缮一新。姚家杏再次回乡,发现祖屋还在,门口的树绿绿的还在,可是环境氛围大变样了。老房子按照原有的风格刷新了,道路由水加泥变成水泥路,镇里的屋子一律平顶彩墙绿门窗,临街一律檐廊立柱,气派又温馨。

  看着看着,把姚家杏的心都看慌了:“听说铺子租金一年翻三倍,我打算早点买间铺子开间花店,要是晚了,就怕买不起了。现在,这里干净得和新加坡比也不差,生活又习惯,老了还是回来生活比较好。

  和中原镇尽显南洋风情一样,琼海其他乡镇也都找回各自的风情。潭门镇极力展现南海渔港的风采;博鳌镇着意营造“天堂小镇”的宁静恬淡;塔洋镇曾是明代县城,改造后突出古邑风情;万泉镇依山傍水,改造设计以万泉河沿岸民居风格为主调……

  小镇找到了各自的风情,人们找到了生活的支点。外出务工者陆续回流,农民加快向城镇转移。2013年,琼海市新增城镇就业近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8%。

  田野+公园

  山水增色人增收

  入夏,陶玉花家的槟榔花开了,淡淡香味带点甜。

  陶玉花是江苏淮安人,嫁到塔洋镇渔良村快三年了,没回过老家。她说:“一来孩子小,走不开;二来老家房子太密了,有点不习惯。

  陶玉花家旁边有个人工湖,水面150亩,绕湖分布7个行政村,故景区取名“七星伴月”。

  “常去‘七星伴月’转转吗?

  陶玉花笑了:“转转?我家饭都是端到里头去吃的!

  说起“七星伴月”,塔洋镇委书记符章轩黑黑的脸庞透着兴奋:“是去年10月开建的,今年5月1日建成开放。这个湖,如今成了我们的聚宝盆!

  眼前的“七星伴月”,绿树绕岸,碧波荡舟,栈道环腰,四角挂座小木屋,供应各种饮料和特色小吃。指着不远处的椰林、槟榔林,符章轩说:“准备做些吊脚楼搞农宿。

  “这是农民的家园,也是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渔良村委会主任唐南江说,景区开放后,人们慕名而来,周末或节假日游客达一两千人,湖畔“草根三味”农家乐应接不暇、座无虚席。

  经营管理这片景区的,是渔良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本着“户户参与,人人受益”的原则,全村2000多村民、700多户,每户入股100元,年底统一分红。唐南江预计,合作社正常年利润可达30多万元,村民人均分红差不多2000元。

  依托“七星伴月”,村里的果蔬家禽就地销售,效益倍增;承包地流转年租金从800元/亩涨到1500元/亩;田间代收代管每天80元工钱,到农家乐做工每天100元。“农民不出家门,多头赚钱,只要不懒不残不病想不富都难。”唐南江说。

  绿荫+栈道

  旺了人气旺了财

  绿色,荫翳着琼海的夏。浓荫下的栈道,犹如大地的血脉,连通果园、花圃、荷塘、菜地和流水人家。

  沿绿色栈道骑行,沐着习习凉风,嗅着花木果蔬散发的阵阵清香,来到一个绿树掩映中的村庄。村头一片槟榔林荫里,五六间香樟木亭,挂一块“多文人家”木牌。紧挨着,一排普通两层民居,书有“三叔旅馆”。旅馆门前小院里,藤架上吊着丝瓜南瓜。

  这是嘉积镇多文村的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多文人家”的老板叫黎文福,“三叔旅馆”的主人是他的邻居。

  黎文福人称“福叔”,是个笑呵呵的中年人。

  “村子里的旅馆有人来住吗?

  “怎么没有!春节期间还找不到床位咧。

  “什么人来住?

  “多是骑行客,也有自驾游的。

  福叔说,以前,琼海的游客多是冲着博鳌的名气来的,大多转转就走了,很少过夜客。自从建了龙寿洋农业公园,修了绿色慢道,骑行客就多起来了,特别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更是成群结队地来来往往。一些人骑着骑着就到这儿了,想歇歇脚,看看房间干净又便宜,就住上一晚。农家乐生意也跟着旺起来。“现在一天的收入顶以前一个月。”福叔说。

  2013年,海南省旅游委针对全国大学生作了一项调查,让他们评选出海南所有市县里自己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琼海得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