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爽“双重间谍” 德高官向美讨说法

08.07.2014  14:01

 

 

一名德国联邦情报局雇员涉嫌为美国情报部门工作两年,向美方提供大量情报

据新华社电 德国政府6日继续就“双重间谍”事件施压美国。包括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和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内,多名德国官员经由不同途径发声,敦促美方给出说法。

德国《图片报》定于7日刊发的专访中,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呼吁“各方展开合作,尽早澄清这些传言”。他同时敦促美方就“双重间谍”事件作出“迅速而清晰”的回应。

德迈齐埃说,这一事件性质严重,必须彻查,从而明确“间谍活动”的范围以及所涉人员。

德媒先前报道,一名德国联邦情报局雇员涉嫌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秘密文件,已被拘捕。这名31岁的嫌疑人承认,他为美国情报部门工作两年,向美方提供大量情报,包括德国议会委员会调查美情报机构在德间谍活动。

按照《图片报》的说法,2012年以来,这名“双重间谍”向美方提供200多份秘密文件,获得2.5万欧元(约合3.4万美元)报酬。

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6日援引一名对外情报部门高官的话报道,所有迹象显示,这名“双重间谍”为美国人工作。

尽管德国媒体把矛头直指“鼹鼠”的雇主美国,德国政府并未公开指责美国是幕后指使,谈及这一事件时措辞一直较为谨慎。德国外交部4日召见美驻德大使约翰·埃默森,外交国务秘书斯特凡·施泰因莱因要求埃默森“尽快作出澄清”。

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6日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说,如果“外国情报机构果真以这种方式利用我们的情报机构雇员,我们不得不说:‘够了。’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7日说,有关一名德国联邦情报局雇员涉嫌向美国中情局提供秘密文件的案件如果属实,将是“严重”事件,明显有违盟友及其情报机构间的互信合作。德国外交部4日已召见美驻德大使约翰·埃默森,要求“尽快作出澄清”。美国政府迄今没有就“双重间谍”一事作出回应。

美国情报机构“窃听门”事件去年曝光,其监听项目范围之广、目标级别之高令各国政要和民众大为震惊。去年10月,媒体爆料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手机遭美方监听,引发德国强烈不满。默克尔指责美方行为“背信弃义”,德美关系显现裂痕。

德国今年4月成立一个议会调查委员会,评估美国国安局及其合作情报机构对德国的情报收集活动。德国联邦检察院已经决定对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默克尔手机启动刑事调查。

相关新闻

携秘密情报 克格勃叛逃英国

大批“潜伏”的苏联间谍被逮

英国剑桥大学公开秘档:被揪出的间谍,既有看似不靠谱的酒鬼,也有年逾八旬的慈祥老奶奶

苏联解体后,一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高级官员叛逃至英国,还带去一份他苦心搜集的“百科全书式”苏联秘密情报资料,包含苏联安插在各国的间谍名单、秘藏在其他国家的武器、对他国目标的破坏行动等。

这份资料被西方国家“视为至宝”,揪出了一大批“潜伏”的苏联间谍,其身份五花八门,既有看似不靠谱的酒鬼,也有年逾八旬的慈祥老奶奶。

此事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情报泄露案之一。时过20多年,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7日公开了这份秘密资料。

美国不识货

瓦西里·米特罗欣是苏联克格勃海外谍报总部的高级卷宗保管人。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总是偷偷把保密文件带回家,以速记手法抄写,然后打印并整理成分类资料,藏进奶油搅拌器等物件里,埋在乡间别墅的地底下。

这样的做法持续了10多年,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米特罗欣1992年设法抵达一个“波罗的海国家”,但具体是哪国至今无人知晓,之后怀揣这份详尽的苏联情报资料投奔美国使馆。

令他意外的是,美国使馆对他没兴趣。于是,米特罗欣转奔英国使馆。

按照安德鲁的说法,米特罗欣所提供的资料是英国和美国迄今获取到“最重要的单一情报消息源”。资料详细记录了苏联谍报机构各项行动,更要命的是,还记录了潜伏在各国的克格勃特工名单。仅在美国,苏联几十年间安插了大约1000人,在米特罗欣的笔记中占了整整40页。

这些克格勃特工身份五花八门,若不是因为米特罗欣的笔记,原本很难暴露。例如,梅利塔·诺伍德被曝光时已经87岁,被称为“老奶奶间谍”,曾长期把英国原子弹秘密情报传递给苏联,以前从未惹人怀疑。

米特罗欣在笔记中写道,诺伍德“忠诚,值得信赖,守纪律”,曾受苏联授勋嘉奖。在他看来,诺伍德比世界情报史上大名鼎鼎的“剑桥间谍帮”靠谱得多。

上世纪30年代,苏联海外谍报机构在英国剑桥大学秘密招募3名青年学生,即“剑桥间谍帮”。根据米特罗欣的笔记,其成员盖伊·伯吉斯“总是受酒精的影响”,唐纳德·麦克莱恩“不善于保守秘密”。

罗伯特·利普卡是潜伏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克格勃间谍,代号“”,上世纪60年代向苏联提供美国情报,获苏联方面支付2.7万美元。英国获得米特罗欣的笔记后与美国分享信息,利普卡身份曝光,被捕并被判18年监禁。

犹如寻宝图

米特罗欣把资料分门别类,放在不同标题的卷宗里,其中一卷题为“捕鼠夹”。资料显示,苏联特工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秘密藏匿武器和通信装置。

在米特罗欣提供的罗马地图中,不仅标明3处苏联武器藏匿地点,而且附有详细的前往寻找及定位方式,犹如一份寻宝图。

米特罗欣花费大量心力搜集这些资料,后来逃往英国隐姓埋名,受到警方秘密保护。他2004年辞世,时年81岁。历史学家安德鲁根据米特罗欣笔记撰写的一本书1999年出版,米特罗欣其人其事才逐渐为人知晓。 据新华社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