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艺人持证上岗 称不再因城管感到局促

11.12.2014  00:06

    穿着花花绿绿的小丑服,王士平鼓起腮帮子,仰头一吹,一只红色的气球迅速膨胀起来,随即,他熟练地将其与一只蓝色气球弯曲、旋转,又掏出黑色的油性笔在上面画了几下,转眼的功夫,一个神气活现的蜘蛛侠诞生了,围观的孩子们禁不住瞪大了眼睛,发出兴奋的尖叫。

    “他们就是有证的街头艺人。”人群中,有人指着立在王士平身前的牌子说道,“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路人口中的证,更为准确的名字叫做“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颁发。从今年10月25日起,这张杂志大小、塑着封的纸片,就像一张“特赦令”,保护着首批通过审核的8名街头艺人,使之免于城管部门的驱赶与处罚,得以在指定的地块,安心进行表演。

    除了表演小丑气球的王士平、王路平兄弟,这8名持证的街头艺人当中,有表演吉他弹唱的歌手,用易拉罐编织工艺品的手艺人,用嘴作画的吹画者,甚至还有表演水晶球的海归青年。

    “选择这几个不同类型的街头艺人,是为了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受众当中的效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贝兆健说,他们眼下正在尝试能为城市的文化氛围增色的新途径,街头艺人只是其中之一。

    “在欧美的许多城市,我们都能看到街头艺人的身影,他们的存在甚至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赋予城市人性与活力。”长期致力于推动街头艺术合法化的上海市政协委员罗怀臻说,“这正是国内的城市所缺乏的。

    2004年,时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他,第一次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希望从立法上给有较高表演水平的街头艺人以“名分”。

    酝酿十年,这场试图赋予城市活力的先锋试验,终于在上海的街头开始了。